重视女性慢性盆腔痛的规范化诊治
2025-09-08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关键词: 女性慢性盆腔痛

作者:冷金花,史精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国家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影响全球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女性CPP的规范化诊治策略,分析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提高女性CPP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1    CPP是世界性的健康难题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CPP定义困难,目前尚无国际通用的统一定义。引用我国最新版的《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的定义为:定位于盆腔的,包括腹壁、盆腔器官、会阴区域、腰骶部、臀部,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如果周期性疼痛对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也归为CPP 范畴。据统计,全球约有15%~20%的育龄女性受到CPP的困扰[2],其中约10%的患者因此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


CPP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从多方面影响女性的健康[3]。首先,它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和谐。其次,长期的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再次,CPP还可能导致不孕,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其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家庭生活。据报道,美国每位CPP手术患者的总成本负担合计15 750美元,诊断成本负担为5264.22美元,治疗成本为8937美元[4]。英国18%的女性雇员因为CPP每年至少请假1 d[5]。CPP患病率高,对患者及社会有较大的卫生经济学影响。由于诊疗困难,使得CPP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6]。因此,重视CPP的规范化诊治对于改善女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CPP的病因复杂、诊断困难


CPP的病因复杂多样[7],涉及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此外还有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和社会心理因素等。衰老、代谢及激素水平改变、感染和创伤等因素均可能诱发或促进CPP 的发生发展。常见的妇科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8]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性疾病及其后遗症[9]、盆腔器官脱垂及其手术后并发症、生殖系统畸形等;泌尿系统病因包括间质性膀胱炎[10]、慢性尿路感染等;消化系统病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等;肌肉骨骼系统病因包括盆底肌功能障碍[11]、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


由于病因复杂,CPP的诊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不同病因可能表现出相似的症状,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其次,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部分病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导致诊断延迟。此外,社会心理因素在CPP中的作用也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采用全面的评估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心理评估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评估量表[12]及解剖图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    CPP目前的治疗对策有限


 CPP的治疗对策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因病因不同而异。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13],常用的药物包括各种止痛药、口服避孕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孕激素等。对于盆腔炎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对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治疗可能有效。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物理治疗如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等对部分患者也有一定效果[14]。中医中药对缓解CPP具有重要作用,如针灸、灌肠、砭术、推拿、拔罐等[15]。此外,还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等。


疼痛的发生机制复杂,当前的治疗对策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反应,且长期效果不理想。其次,手术治疗虽然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但存在复发风险,且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如术后粘连等。物理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此外,现有治疗方法往往忽视了心理因素在CPP中的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探索更加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CPP的诊治前景


 CPP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诊治不能靠单一方法解决。多学科协作是一种有效改善诊治效果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管理方法[16] ,在CPP诊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立由妇科、泌尿科、消化科、普外科、疼痛科、康复科、影像科、神经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可以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获得全面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妇科和消化科医生可以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心理科医生的介入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建立规范化的诊治流程对于提高CPP的诊疗水平至关重要。首先,应明确诊断标准,并制定统一的评估流程[17],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推荐使用国际盆腔痛学会公布的疼痛问卷)和体格检查(涵盖查体的时机、顺序和解剖图的描述等),并根据推测可能的病因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辅助诊断或排除其他可能性。其次,应针对不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指南或共识,力求实现CPP诊疗的标准化。再次,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学科协同管理机制,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并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后,应加强疼痛综合治疗的培训,包括复杂的病因机制和多样性的治疗手段,以提高诊治医师的专业性。


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研究CPP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于已探索的新药,例如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18],以及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的天然化合物omega脂肪酸[19]等,应当积极推进其临床转化应用。(2)开发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法,如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3)鉴于目前研究多为回顾性,应开展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证据支持。(4)重视心理因素在CPP中的作用,开发综合性的心理-生理诊疗体系。


5    结语


CPP是一类复杂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规范化诊治流程、加强病因研究和新治疗方法探索,可以提高CPP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未来,应继续致力于CPP的深入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终实现提高女性健康水平的目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冷金花:文章选题、修订;史精华:文章撰写


参考文献略


来源:冷金花,史精华.重视女性慢性盆腔痛的规范化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41(8):769-77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