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血友病患者关节损伤中的早期识别
反复关节出血导致的关节损伤是血友病患者常见并发症1。值得注意的是,无明显的关节出血症状可能并不表示无关节损伤,亚临床关节出血可能导致关节软组织病变、含铁血黄素沉积、滑膜肥厚等关节损伤表现2。因此,早期识别关节损伤至关重要,关节损伤的尽早干预可改善血友病患者的关节健康状况。
2025年ISTH大会中,报告了一项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模型识别血友病关节损伤的研究。该研究纳入多中心、既往未接受预防治疗的非重型血友病A患者,使用基于Random Forest(RF)方法的AI算法预测关节损伤,并评估其预测的准确性。预测因子包括患者年龄、基线凝血因子VIII(FVIII)水平、FVIII水平一期法检测/FVIII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的比值、
40%的非重型血友病患者存在关节损伤;
基于RF方法的AI算法准确率达92.0%、灵敏度达92.1%、特异度达91.9%、AUC-ROC为0.92,表明基于RF算法的AI模型具有成为关节损伤预测工具的潜力;
关节损伤关键预测因子排序依次是年龄、靶关节史、凝血酶生成能力、FVIII水平一期法检测/FVIII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比值、基线FVIII水平。
以上结果表明,基于RF算法的AI模型在预测血友病患者关节损伤方面展现出一定潜力,而仅依据FVIII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关节损伤可能并不全面。
血友病非因子时代下对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思考
凝血因子抑制物是血友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过程中最严重、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抑制物产生后,血友病替代治疗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常规预防治疗难以继续,患者面临的出血风险增加,治疗负担加重1。血友病非因子制剂的问世给伴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而在血友病非因子时代下,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发生率变化及治疗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思考1:非因子时代下凝血因子抑制物发生率如何变化?
医生调研结果:2025年ISTH大会中报告了一项针对血友病医疗卫生人员(HCP)的在线调研,询问来自全球的HCP关于非因子治疗下既往未经治疗的血友病患者抑制物的发生风险变化。调研结果显示如下4:
HCP对非因子预防治疗下既往未经治疗的血友病患者抑制物发生风险的观点
该结果表明,HCP对于非因子治疗下血友病患者抑制物发生风险的变化认知尚未达成一致,但大多数的HCP认为非因子使用不会增加抑制物的发生率,尤其是在非因子联合规律输注FVIII的情况下。
真实世界研究结果:2025年ISTH大会中同样报告了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该数据来自一项美国多中心的研究,共纳入257例接受非因子预防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结果显示如下5:
非因子治疗期间FVIII抑制物滴度中位值变化情况 非因子治疗期间患者个体抑制物滴度变化情况
该真实世界数据表明,整体来看非因子治疗下患者的抑制物滴度变化维持相对稳定;有个别患者的抑制物滴度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思考2:非因子时代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的治疗如何选择?
2025年ISTH大会中报告了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共纳入140例伴高滴度抑制物的重型血友病A患者,比较非因子预防治疗和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下患者的出血事件和生活质量,24例患者使用非因子预防治疗,40例使用中剂量ITI治疗(FVIII 100IU/kg/天),76例使用低剂量ITI治疗(FVIII 50IU/kg隔天一次),结果显示6:
与ITI组相比,非因子预防治疗组患者年化出血率(ABR)和年化关节出血率(AJBR)均较低;
非因子预防治疗组和ITI治疗组患者出血率(A:ABR;B:AJBR;S期:ITI治疗成功时间,非因子组S期代表与ITI组相同的时间段;1期:治疗后1年;2期:治疗后2年;3期:治疗后3年)
与基线相比,三组患儿治疗后靶关节数量均减少,其中非因子预防治疗组下降幅度最大;
非因子预防治疗组和ITI治疗组有靶关节的患儿比例
与ITI相比,非因子预防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因子预防治疗组和ITI治疗组患者的加拿大血友病结局-儿童生活评估工具(CHO-KLAT)评分
以上结果提示,如果不考虑抑制物的清除,对于高滴度抑制物患者,非因子预防治疗可能更优。
血友病患者预期寿命增加的情况下年龄相关合并症的管理
尽管既往认为凝血因子相对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血友病治疗的进步和患者寿命的延长,预期未来将有更多的血友病患者可合并各种心血管或血栓性疾病。2025年ISTH大会中报告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纳入36例重型血友病患者,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结果显示:伴有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比例较高,具体结果如下7:
伴高危心血管因素的血友病患者比例
使用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估(SCORE)来计算未来10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死亡风险,结果发现,有近一半血友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处于中危或高危:有44%的血友病A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处于中危或高危;有50%的血友病B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处于中危或高危7。
因此,血友病患者同样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运动、控制体重、戒烟、低脂低盐饮食等。同时,血友病患者
总结
血友病治疗的进步为血友病患者带来诸多获益,包括出血事件降低、生活质量提高等。而在治疗进步的变革下,可能会出现临床管理的新思考及新挑战。相信未来在社会和学界的共同努力下,血友病患者的诊疗水平仍会不断提升,疾病的综合管理也会持续优化,最终使血友病患者拥有与非血友病人群相同的美好人生。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250106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