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双相障碍(BD)是一种以极端情绪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主要分为 1 型(BD-I)和 2 型(BD-II)。BD-I 的发病年龄通常小于 BD-II,多在 12 至 24 岁之间。总体而言,至少有 25% 的双相障碍病例在 20 岁前发病。相比于成年后起病的双相障碍,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慢性程度和严重度往往更高,常导致功能、学业和社交的严重损害。
鉴于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尚处于发育阶段,药物可能对儿童的发育和整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选择风险收益比理想尤其是安全性良好的药物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可供选择的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药物很少,临床常用的
鉴于目前关于鲁拉西酮治疗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证据较有限,一项近期发表的系统综述中,意大利研究者全面评估了鲁拉西酮针对这一适应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发现
研究者最终纳入了 6 项随机对照研究(共 16,735 名患者)和 4 篇个案报告(共 9 名患者)。6 项随机对照研究按时间顺序汇总如表1;尽管其中多数研究由药企资助,但研究及病例报告质量总体较高,不存在显著偏倚。
表1 鲁拉西酮治疗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鲁拉西酮可以有效缓解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
一项为期 6 周、纳入 347 名 10-17 岁青少年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灵活剂量鲁拉西酮(20-80mg/天)组患儿的抑郁症状显著改善,疗效在治疗第 2 周即显现,且优势维持至研究结束。Singh 等后续开展的分析发现,
一项为期 104 周的开放标签扩展研究发现,55% 的受试者持续服用鲁拉西酮达两年,提示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好。需要指出的是,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双相障碍个体的服药依从性最差,坚持用药的患者比例不超过一半。这些患者在抑郁症状和整体功能方面均保持改善,且体重增加极其轻微,代谢指标(如血脂、血糖和泌乳素)也保持稳定,表明鲁拉西酮具有良好的代谢特征。这种稳定性与
Kadakia 等针对 16,201 名儿童双相障碍患者进行了药物经济学分析,发现鲁拉西酮的疗效没有超越喹硫平或利培酮,但精神科住院风险显著低于
Singh 等针对 DelBello 等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进行了事后分析,发现无论患儿是否伴有混合特征,鲁拉西酮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患儿的整体功能也有所提升。鲁拉西酮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未出现显著代谢或催乳素相关副作用,与既往儿科研究结果一致。这些发现与 Kato 等针对 525 名 18-74 岁双相 I 型抑郁成人患者开展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相似——该研究同样证实,鲁拉西酮对成人双相抑郁具有良好的抗抑郁疗效及代谢特征,且更高剂量未带来额外获益。
表2 鲁拉西酮治疗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
个案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展示了鲁拉西酮在复杂难治性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中的特殊价值(表2)。例如,一项个案报告描述了一名 14 岁的早发性精神病性障碍女孩,该患者同时存在神经性厌食等共病;鲁拉西酮剂量逐步调整至 148 mg/日后,精神病性症状显著改善。不同于既往使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时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鲁拉西酮耐受性良好,仅产生轻微的镇静作用,未出现锥体外系症状,8 周内体重保持稳定。
另一例个案报告中,一名 16 岁双相 I 型男孩经
一项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了 6 名 14 至 17 岁患者,这些患者表现出包括
本综述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儿童双相障碍患者使用鲁拉西酮时静坐不能的发生率似乎较低。静坐不能是成人
另一个重要信息是,使用鲁拉西酮时须密切监测治疗中出现的躁狂症状。Nair 等描述了一名 17 岁新加坡华裔男孩,联用 20mg 鲁拉西酮、丙戊酸钠、奥氮平仅 5 天后即出现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躁狂发作。尽管接受了抗躁狂药物治疗,其症状仍持续存在,最终需要进行电
结论
总体而言,鲁拉西酮在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抗抑郁疗效,并具有良好的代谢特征和耐受性。鲁拉西酮的长期安全性数据,以及支持其在复杂临床病例中应用的真实世界证据,进一步巩固了该药作为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重要治疗药物的地位。
文献索引:Koukopoulos A, Calderoni C, Kotzalidis GD, Callovini T, Moccia L, Montanari S, Autullo G, Simonetti A, Pinto M, Camardese G, Sani G, Janiri D. Lurasidone for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5 Jun 30;18(7):979. doi: 10.3390/ph18070979. PMID: 40732269; PMCID: PMC1229889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