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 | 近一半紧张症患者会复发,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很重要
2025-07-31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导读


本项研究是首批探讨紧张症纵向病程的成果之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紧张症作为独立疾病实体的地位。


48.8% 的紧张症患者在中位时长 29.8 个月的随访期内复发,前 2 年内复发风险最高。原发精神疾病的性质(精神病性障碍或心境障碍)与复发率或复发时间无显著相关性。


出院时开具抗精神病药处方与紧张症复发风险降低 41% 显著相关,强调了抗精神病药早期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紧张症(Catatonia)已被 ICD 和 DSM 列为独立疾病实体,与紧张症研究先驱 Karl Kahlbaum 最初的观点相吻合。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紧张症的长期纵向病程及复发危险因素仍知之甚少,抗精神病药在紧张症治疗中的作用也存在争议。


一项 7 月 30 日在线发表于 JAMA Psychiatry. 的研究简报中,一组印度研究者评估了精神病性障碍与心境障碍患者紧张症的复发率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研究简介


本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针对印度一家三级神经精神医学中心的患者开展,纳入了 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因紧张症就诊于精神科急诊与急症照护病房的患者,末次随访于 2020 年 12 月完成,数据分析于 2024 年 11 月进行。


11.png


研究主要终点指标为紧张症复发,定义为随访期间再次出现紧张症的症状。采用 Kaplan-Meier 曲线、对数秩检验和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复发时间,并分析与复发风险相关的因素。


研究结果


研究中位随访期 29.8 个月(四分位距 10.8-47.0 个月),随访期最长 78 个月。排除 79 名随访数据缺失的患者后,303 名紧张症患者被纳入分析。


其中,148 人(48.8%)在随访期内出现至少一次复发,平均年龄 30.09(SD 9.54)岁,女性 60.7%,精神病性障碍患者 63.5%,中位复发时间 24.7 个月(95%CI 15.4-34.0)。另外 155 人(51.2%)未复发,平均年龄 31.27 [11.80] 岁,女性 60.0%,精神病性障碍患者 62.6%。


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在绝大部分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上无显著差异,但复发组患者本次精神疾病发作的持续时间较未复发组更长(中位[IQR]天数:30[7-90]天 vs 20[7-60]天;P=0.04)。


所有患者在院内均接受了劳拉西泮激发试验(LCT)。当时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在 LCT 后均有改善,日后复发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89.2% vs. 80.6%,P=0.04)。


Cox 比例风险模型发现了紧张症复发的若干危险因素。例如,LCT 有效(HR 1.91;95%CI 1.12-3.25;P=0.02)、出院时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HR 1.61;95%CI 1.11-2.34;P=0.01)及门诊治疗(HR 1.80;95%CI 1.30-2.50;P<0.001)与复发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出院时开具抗精神病药处方则与复发风险降低 41%(风险比 0.59;95%CI 0.38-0.92;P=0.02)显著相关。


ybr250008f1_1753462899.22623.png

图1 生存曲线:精神病性障碍(黄)或心境障碍(绿)患者紧张症随时间推移的复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紧张症曾与精神分裂症长期绑定,但本项研究发现,原发精神疾病的性质(精神病性障碍或心境障碍)与紧张症的复发率或复发时间无显著关联(图1)。


结论


本项研究是首批探讨紧张症纵向病程的成果之一,进一步证实了紧张症作为独立疾病实体的地位。随访期间,48.8%的紧张症患者出现复发,前 2 年内复发风险最高,凸显了早期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出院时开具抗精神病药处方与紧张症复发风险降低显著相关,提示此类药物具有保护作用;这一现象与紧张症患者额叶 GABA 能中间神经元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功能失调导致神经连接紊乱的假说一致。抗精神病药或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 NMDA 受体功能缓解谷氨酸-GABA 神经网络的功能紊乱,最终降低紧张症的复发风险。


另一方面,对劳拉西泮治疗有反应的紧张症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可能源于苯二氮䓬的过早减量或潜在的神经生物学因素,如紧张症的谷氨酸能亢进假说。劳拉西泮治疗有效者可能在基线存在更显著的谷氨酸能亢进状态,而劳拉西泮能有效调控这种状态;停用劳拉西泮后,谷氨酸能活动反跳性增加,从而导致紧张症的复发。


尽管研究结果尚属初步,未来仍需通过结构化的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但以上发现凸显了制定长期管理策略以预防紧张症复发的重要性。此外,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紧张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文献索引:Pathak H, Susan Varghese S, Suhas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atatonia Relapse in Psychotic and Affective Disorders. JAMA Psychiatry. 2025 Jul 30.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5.181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7370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