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烂脚的几种早期表现,糖友们要注意了
2025-06-30

糖尿病,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更隐藏着诸多并发症的风险。其中,糖尿病足,俗称“烂脚”,是其最为严重且令人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广大的“糖友”来说,了解并识别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是预防这一并发症、保护双脚健康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足烂脚的那些早期信号,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1.png


一、脚部感觉异常:从“袜套感”到“走在棉花上”


糖尿病足的早期,很多患者会首先感受到脚部的感觉出现异常。这种异常往往从足部的远端开始,就像穿了一双紧身的袜套,把脚包裹得紧紧的,让脚部的触觉变得迟钝,甚至丧失。有时候,这种感觉异常还会伴随着麻木、蚁行感,就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脚上爬来爬去,让人感觉不适。


随着病情的进展,这种“袜套感”会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甚至大腿。行走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双脚像踩在软绵绵的棉花上,深浅不一,仿佛失去了对地面的真实感知。这种“走在棉花上”的感觉,不仅让患者行走不稳,还容易因失去平衡而摔倒,增加受伤的风险。


二、皮肤变化:从干燥脱屑到色彩斑斓


糖尿病足的另一个早期表现是皮肤的变化。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和神经病变,下肢的皮肤往往会变得干燥、脱屑,甚至出现皲裂。这些皮肤问题不仅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容易引发感染。


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还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变得暗红、发紫或发灰。这些色素的改变,往往预示着下肢血管的不通畅,血液供应的减少。如果不及时干预,这种皮肤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溃疡、坏疽等严重后果。


三、疼痛与运动障碍:从针扎痛到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早期,患者还可能会感到下肢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针扎样或烧灼样的痛感,尤其在夜间或遇热时加重,甚至让患者难以入睡。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减退。小腿的肌肉逐渐消瘦,表面缺乏营养和水分,变得干燥。行走时,患者可能会因为下肢乏力、疼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时间后需要停下来休息,以缓解疼痛和疲劳[1]


四、脚部发凉与溃疡:从“冰棍脚”到“难愈合的伤口”


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患者的双脚往往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导致双脚发凉,就像冰棍一样冷冰冰的。这种发凉感不仅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容易引发冻疮等皮肤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和愈合能力下降,一旦脚部出现伤口,往往难以愈合,甚至形成溃疡。这些溃疡不仅疼痛难忍,还容易引发感染,导致坏疽等严重后果。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2]


五、如何预防与应对糖尿病足?


面对糖尿病足这一严重的并发症,广大“糖友”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的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其次,要定期检查双脚,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同时,保持足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外伤和感染。此外,还要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脚部受到挤压和摩擦。


对于已出现皮肤损伤的患者而言,正确用药至关重要。


值得庆幸的是,2023年11月9日,首款专门针对糖尿病足部伤口溃疡(DFU)的创新药物——香雷糖足膏(速必一)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上市。2024年7月19日,大央企华润医药旗下华润双鹤集团与我国台湾地区公司中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一生技签订独家销售代理合约,华润双鹤获得香雷糖足膏(速必一)中国大陆地区20年独家代理权,为广大糖尿病足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2.png

图片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香雷糖足膏(速必一)疗效显著,其Ⅲ期临床研究结果[3],发表在国际知名JAMA Network Open,研究结果显示香雷糖足膏在16周内可以帮助60.7%(74/122)患者的创面达到完全闭合,显著优于对照组。


3.png


总之,糖尿病足烂脚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只要广大“糖友”能够了解并识别其早期表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应用香雷糖足膏(速必一),快速愈合创面,保护双脚健康。


4.png


参考文献
1.方圆,董智慧.人老腿先老?当心糖尿病足作怪[J].老年健康, 2023(10):12-13.
3.Huang YY, Lin CW, Cheng NC, et al. Effect of a Novel Macrophage-Regulating Drug on Wound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1;4(9):e212260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