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子刊:微循环阻力在检测微血管阻塞及预测STEMI后心衰中的应用——来自安贞冠心病中心的思考与探索丨科研快讯
2025-07-25 来源:医脉通


1753425173150422.png


第十六期导语:


2025年04月03日,《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Q1,IF: 7.0)发表了一篇题为“Angiography-Derived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n Detecting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and Predicting Heart Failure After STEMI”的研究论文。


1753425192706590.png


研究回顾了475例接受PCI治疗并在术后2至7天内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结果显示,基于血管造影计算的微循环阻力(Angiography-Derived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AMR)在检测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方面具有良好性能(AUC = 0.821),且无论作为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AMR均是独立预测术后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AMR可在传统危险因素和磁共振指标基础上显著提升HF风险预测能力。该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海教授、马晓海教授团队完成。


1753425246409655.png

AMR有望成为STEMI管理中早期风险分层的有力工具


研究背景


MVO是STEMI后HF的重要相关因素。AMR是一种无需导丝和腺苷的评估方式,有望实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循环功能的早期评估。本研究旨在评估AMR检测MVO的能力及其预测STEMI患者术后发生HF的价值。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23年2月间接受初次PCI治疗,并在术后2至7天内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的连续STEMI患者。AMR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计算,MVO则通过心脏磁共振进行识别和量化。研究终点为随访期间新发HF。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475例患者(平均年龄56.8±11.7岁,男性399例)。AMR检测MVO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 0.782–0.859),最佳截断值为2.7 mmHg•s/cm。中位随访时间为37.3个月,121例(25.5%)患者发生HF。AMR作为连续变量(每升高0.5 mmHg•s/cm,HR = 1.29;95%CI: 1.10–1.52;P=0.002)或分类变量(AMR >2.7 mmHg•s/cm,HR = 2.15;95%CI: 1.43–3.22;P<0.001)均与HF的发生显著相关。在调整年龄、症状至球囊时间、左前降支病变、射血分数及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参数后,AMR仍为独立预测因子。AMR显著提升了传统风险因子和心脏磁共振预测模型的判别力(净重分类指数NRI = 0.533,P<0.001;整合判别指数IDI = 0.023,P=0.005)。


研究结论


AMR在检测MVO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并且在STEMI术后患者中是一个独立且具增益效应的HF预测指标。


研究展望


本研究基于回顾性收集的大规模STEMI患者影像及随访资料,采用心脏磁共振明确MVO,并评估AMR在识别MVO及预测HF方面的临床价值。研究显示,AMR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且为HF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微循环功能的无创评估提供了新工具。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AMR所反映的微血管损伤机制,如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炎症激活等,明确其在MVO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建议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估AMR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是否能够改善STEMI患者远期预后。此外,本研究未纳入干预策略变化及心衰再住院等长期结局,未来可基于此方面开展研究,进一步拓展AMR在慢病管理及精准预警体系中的应用潜力。


1753425572400036.png

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


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为国内首批专注于冠心病系统化诊疗的专科中心,是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元、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及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单位。年冠脉介入手术量近4万例,关注冠心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致力于推动冠心病的规范化培训与诊疗。


1753425592830858.png


专家简介


1753425516239840.png

高海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七、八区主任兼医务处副处长,主任医师,博士,教授

北京心血管质控中心胸痛组副组长

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北京医师学会远程会诊分会 常委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 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常委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危重症学组 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常委

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 委员

中国装备医学会 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分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 委员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编委

中国高血压病杂志 委员

主攻冠心病介入治疗20余年,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带领科室团队承担北京安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救治任务

参与国家科技部十四五心脑同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

在国内外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



1753425412877116.png

马晓海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放射影像学

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社会兼职:

(1)北京医学会介入分会 常委;

(2)中国医师协会青委会 委员;

(3)北京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 委员;

(4)中国医促会磁共振专委会 委员;

(5)中装协会磁共振专委会心胸学组 常委;

(6)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影像专委会 常委;

(7)中国微循环主髂动脉外科专家委员会 委员。

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多项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可支配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参考文献
1.Lu G, Zhao L, Hui K, Lu Z, Zhang X, Gao H, Ma X. Angiography-derived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n detecting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and predicting heart failure after STEMI.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25. doi: 10.1161/CIRCIMAGING.124.01750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