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凡案例 | 非吸烟者体检发现罕见肺癌?这种特殊类型如何早期识别?
2025-07-21
关键词: BSCC

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是一种罕见的高级别肺鳞状细胞癌亚型,主要见于老年男性吸烟者,通常在诊断时已发展至晚期。然而,非吸烟者中也有少数病例被报道。对于非吸烟者的BSCC,其临床、分子特征及预后意义尚不明确。本文报告一例67岁非吸烟女性早期BSCC病例,并结合现有文献探讨其临床意义。


患者信息


患者女性,67岁。


主诉:常规体检发现右肺下叶占位。


既往史:

10年前曾患乳腺癌,行部分乳房切除术,无复发。

无吸烟史及二手烟暴露史。


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


血清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右肺下叶(B8/9段)30 mm肿块,边界清晰,无空洞或坏死。

PET-CT:病灶轻度FDG摄取(SUVmax 1.77),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DM_20250721110234_001.jpg

图1 胸部CT(A),PET-CT(B)


支气管镜:提示恶性肿瘤。


手术: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


病理学检查:

宏观:25×8 mm息肉样肿块突入支气管腔。


DM_20250721110234_002.jpg

图2 肿瘤的宏观表现


组织学:肿瘤呈实性基底样细胞巢,伴外周栅栏状排列,核浆比高,核分裂象多见。

免疫组化:p63(强+)、CK5/6(弥漫+)、p40(弱+,<20%肿瘤细胞)、Ki-67(约50%);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乳腺癌标志物(ER、PgR等)及TTF-1均阴性;p53阳性。


DM_20250721110234_003.jpg

图3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分子检测:二代测序未发现可靶向突变。


诊断:原发性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pT1cN0M0,IA3期)。


随访:术后18个月无复发,未行辅助治疗。


讨论


BSCC(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在组织学上表现出与传统鳞状细胞癌(SCC)不同的特征,其显著特点包括实性巢状结构、较高的有丝分裂活性、坏死现象以及极少的角化。为了做出明确诊断,需要将其与小细胞癌和NUT癌进行鉴别,因此综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和临床表现至关重要。


本例患者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乳腺癌标志物及TTF-1免疫组化均为阴性,且无临床复发证据,支持原发性肺BSCC的诊断。BSCC通常表现为p63和CK5/6阳性,而鳞状分化的高度特异性标志物p40在某些病例中可能呈弱阳性甚至阴性。肿瘤细胞呈梭形核特征,这与NUT癌常见的圆形核形成鲜明区别。尽管p40表达较弱,但结合形态学与免疫表型仍支持BSCC诊断。最终组织学诊断需综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和临床背景进行评估。


目前认为BSCC与吸烟及TP53突变相关。本非吸烟患者二代测序未检出可靶向的基因变异,但p53阳性提示可能存在TP53突变。这些发现表明TP53突变在非吸烟者BSCC发病机制中可能同样发挥作用。


文献显示BSCC多见于老年男性吸烟者,确诊时多为晚期,肿瘤直径常超过30mm。而本例为非吸烟女性患者,在IA3期被诊断出30mm的肿瘤。尽管早期BSCC的复发率较高,且5年生存率低于20%,但文献中也有吸烟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罕见报道。对于本例患者而言,非吸烟的状态和早期彻底切除手术可能有助于获得良好的预后,但仍需进行持续的监测和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Satoh T, Hiromu W, Kimie N, Izumi M, Keiichi N, Shigehiro C, Soejima K. A Case of Pulmonary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a Non-Smoking Femal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orac Cancer. 2025 Jun;16(11):e70106. doi: 10.1111/1759-7714.70106. PMID: 40515571; PMCID: PMC1216637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