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凡案例 | 杨农教授团队:肺癌病程中出现多次寡进展,该如何决策?
2025-07-17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迭代发展,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在疾病演进过程中,常见原发灶控制良好而其他部位出现寡进展的临床现象。此时,我们该如何决策下一步治疗方案?本文通过一例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结合循证医学证据,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决策路径。


一般资料


患者钟某,女,44岁。


就诊日期:2023年10月25日


主诉:右肺腺癌术后9月余,发现肝脏转移1周


现病史:

2023年5月:外院诊断右肺腺癌并临近胸壁可疑转移,行基因检测提示:EGFR 19del(+),ERBB2扩增,予伏美替尼口服4月。

2024年10月:行原发灶及胸壁转移灶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期为T2N1M1a IV期,继续伏美替尼辅助治疗。

2024年7月:复查发现肝脏多发转移灶,首次就诊我院。


DM_20250717114749_001.png

2024年7月 CT显示肝脏多发转移灶


肝转移灶的处理


入院评估:

肺部术后改变,无局部复发

肝脏S7、S8近肝包膜下异常强化灶(转移性肝癌)


参考放疗领域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上的SABR-COMET II期随机对照研究1,对于1-5处转移灶的IV期实体瘤患者,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联合标准姑息治疗可显著改善长期生存,8年总生存率(OS)为27.2% vs 13.6%(HR=0.50,P=0.008);8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为21.3% vs 0.0%(HR=0.45,P<0.001)。


手术可行性:转移灶体积大,直接切除可能造成残肝体积不足,可能诱发肝功能衰竭。


分子特征:对肝脏S8段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及基因检测,显示EGFR 19Del及ERBB2扩增,与原发灶一致。


DM_20250717114749_002.png

病理诊断:(肝脏肿块穿刺活检组织)恶性肿瘤,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转移性肺腺癌。

免疫组化结果:AE1/AE3(+),CK7(+),CK5(-),CK19(+),P40(个别+),TTF-1(+),WapsinA(-),Arg-1(-), Gly-3(部分+),Sym(-),P53(肿瘤细胞70%+),Ki67(热点区域70%+)。


治疗方案:因ERBB2扩增可能驱动进展,采用德曲妥珠单抗联合伏美替尼进行新辅助治疗。


治疗转归:4周期后达部分缓解(PR),经过再次MDT讨论,实施肝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


DM_20250717114749_003.png

病理诊断:(部分肝)送检肝脏组织两块,大小约4.5*3.5*2.5cm-5.5*4*2.3cm,小者切面见结节样物一枚,大小约0.7*0.5*0.3cm;大者切面见结节样物一枚,大小约2*2*1.5cm,同部缺损,结节全部取材,镜下未见明确恶性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增生,巴细胞浸润,可见坏死、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符合治疗后改变;肝切缘未见特殊病变。


脑转移灶的处理


2024年12月随访期间,患者突发癫痫,MRI显示左侧枕叶单发转移灶。


DM_20250717114749_004.png

2024年12月 MRI显示左侧枕叶单发转移灶


参考2017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TO)的一项研究2,EGFR+ERBB2扩增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中位PFS仅4.2个月,而没有扩增组的PFS为18.6个月。2024年的一项研究3则显示,ERBB2扩增导致肿瘤异质性增加,PFS降低50%以上。因此,对患者疾病进展得出的解释为EGFR合并ERBB2扩增患者预后较差。


治疗选择:

参考伏美替尼既往很多针对颅内病灶进展后的加量研究,可以选择双倍伏美替尼;针对ERBB2扩增,继续使用德曲妥珠单抗的治疗,或者选择诸如吡咯替尼拉帕替尼等小分子TKI

参考FLAURA2研究,可以选择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模式

参考ORIENT-31研究,可以选择ACBP方案

参考HARMONi-A研究,可以选择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模式


治疗方案:

局部治疗:立体定向放疗(SRT)

全身治疗:双倍伏美替尼(160mg)联合德曲妥珠单抗


治疗转归:脑病灶达CR,无其他部位复发。


DM_20250717114749_005.png

2025年4月  脑CT显示病灶达CR


专家点评


杨农教授:


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性肺癌在亚裔人群中约占60%左右,IPASS研究开创了精准靶向治疗的先河。20年来,各种新药层出不穷,治疗手段日益丰富。然而,疾病之魔也并未从此降伏。耐药性导致的疾病进展依然频繁出现。对于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寡进展,是采取手术、消融等手段积极处理,还是药物治疗为主,尚存争议,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诊疗。因此,以患者及疾病为中心,开展多学科诊疗,将肿瘤负荷大幅度降低,甚至实现无瘤状态,是患者长生存的先决条件。


针对本例患者,我们组织三次多学科讨论,围绕潜在可切除的多发肝转移病灶,以及后来的脑转移灶,旨在集思广益,众志成城,从结果来看,最终达成目标。特别是肝脏转移灶在围术期靶向治疗后,术后病理证实达到了pCR,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下停止治疗,给予患者药物假期,既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针对EGFR合并突变,少量临床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单一靶向药物疗效较单纯突变患者更差。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靶向联合靶向治疗,还是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尚无标准指南推荐。尽管病例少见,但在真实世界中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只能根据现有的临床数据,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选择合适的策略。对于该患者,我们采用了伏美替尼联合抗HER2的双抗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患者在肝转移灶出现后5个月又发生了脑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个脑转移灶究竟是以EGFR驱动为主,还是以ERBB2驱动为主,亦或是双驱动,有待将脑转移灶切除后进行动态分析。我们期待通过对脑组织或脑脊液的动态分析找到蛛丝马迹,从而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精准靶点。


QQ截图20250717114905.png


参考文献
1.Harrow S, Palma DA, et al. Stereotactic Radi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Oligometastases (SABR-COMET): Extended Long-Term Outcome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22 Nov 15;114(4):611-616. doi: 10.1016/j.ijrobp.2022.05.004. Epub 2022 May 26. PMID: 35643253.
2.Barnet MB, O'Toole S, et al. EGFR-Co-Mutated Advanced NSCLC and Response to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J Thorac Oncol. 2017 Mar;12(3):585-590. doi: 10.1016/j.jtho.2016.09.001. Epub 2016 Sep 14. PMID: 27639677.
3.Shih JY. ERBB2 Amplification in NSCLC: How Many Faces? J Thorac Oncol. 2024 May;19(5):668-670. doi: 10.1016/j.jtho.2024.02.001. PMID: 3871942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