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 | 强迫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世界精神卫生调查
2025-07-15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认为强迫症(OCD)在一般人群和精神科门诊患者中并不常见,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已经推翻了这一观点。尽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强迫症的流行病学仍有若干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如跨国数据十分有限,中低收入国家的数据尤为匮乏。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社区精神障碍调查协作项目,世界精神卫生(WMH)调查为深入探究强迫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一项7月9日发表于 BMC Med. 的研究中,多国研究者基于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的数据,系统描述了强迫症在全球不同地区 10 个国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11.png


研究简介


研究数据来自 2005-2019 年间在 10 个国家开展的世界精神卫生调查,包括 6 个高收入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波兰、葡萄牙、沙特阿拉伯的全国性调查,以及西班牙穆尔西亚地区的区域性调查)和 4 个中低收入国家(伊拉克和罗马尼亚的全国性调查,以及哥伦比亚麦德林市和中国深圳市的区域性调查),受访者至少 18 周岁,总样本量为 26,136 人。


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设计,样本量加权平均应答率为 70.9%。访谈在受访者家中面对面进行,由受过培训的非专业访谈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 3.0)开展。强迫症部分的访谈使用 CIDI 3.0 新版本,这一版本改进了强迫症部分的跳转逻辑,使其较早期 CIDI 版本更符合 DSM-IV 诊断标准。


研究重点关注了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12 个月患病率、发病年龄、症状的持续性、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以及社会人口学变量及先发精神障碍对于强迫症临床特征的预测价值等。具体调查设计详见原始文献(见文末文献索引)。


研究结果


患病率


整个样本 DSM-IV 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 4.1%,12 个月患病率为 3.0%。


各国终生患病率差异显著,最低为 0.4%,最高为 5.5%,总体呈现中低收入国家(4.9%)高于高收入国家(3.4%;χ 2 1 =16.9,p<0.001)的趋势。12 个月患病率的模式与终生患病率高度相似,各国数据介于 0.3%至 4.5%之间,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9%)显著高于高收入国家(2.2%;χ 2 1=27.3,p<0.001)。


以上数据未能涵盖人群中数量更为庞大的亚临床强迫观念与行为。13.6% 的受访者报告曾出现过强迫观念/行为(O/C)。多数受访者仅报告一种 O/C 类型,最常见的内容是伤害(6.5%)或囤积(5.9%)。O/C 数量与强迫症的条件概率呈强相关,从仅报告单一类型 O/C 的 16.9% 到报告全部五种 O/C 类型的 67.4%,呈单调递增趋势。此外,强迫症的严重程度随着 O/C 类型的增加而上升。


病程


强迫症通常发病较早,首次发作最常见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半数病例在 17 岁前发病,超过 80%的病例在 24 岁前发病。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病年龄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发病年龄曲线高度相似(图1)。


1.png

图1 不同性别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年龄


强迫症一旦发病,症状往往存在高度的持续性。终生罹患强迫症的受访者中,近四分之三(74.1%)在访谈前 12 个月内仍符合强迫症诊断标准。除波兰和沙特阿拉伯之外的八个国家中,70.7%-86.3%的患者症状迁延不愈。


严重程度


符合 12 个月内患病的强迫症患者中,大多数经 Y-BOCS 量表评估为轻度(47.0%)或极轻度/阈下(27.5%),22.9% 为中度,重度病例少于 3%。


总体而言,高收入国家强迫症患者的严重程度高于中低收入国家。这一差异主要由极轻度病例驱动——中低收入国家极轻度病例占比(32.4%)显著高于高收入国家(19.7%;χ 2 1=8.2,p=0.004)。


治疗情况


整个样本符合 12 个月内患病的强迫症患者中,只有 19.8% 在过去一年内接受过治疗。症状相对更重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更高:重度患者治疗率最高(52.5%),中度(20.9%)和轻度(22.7%)次之,极轻度治疗率最低(10.7%;χ 2 3=10.4,p<0.016)。


高收入国家强迫症患者的治疗率(40.5%)远高于中低收入国家(7.0%;χ²=61.7,p<0.001),且接受医疗系统治疗的比例(39.0%)显著高于中低收入国家(3.6%;χ²=71.5,p<0.001)。中低收入国家强迫症患者接受精神专科治疗的比例尤其低(2.0%),包括重症病例。


社会人口学变量


女性(OR=1.3)和受访时较年轻(OR=2.5-6.7)均与强迫症发病显著相关。在校学生(OR=2.4)及发病前仅完成低等或中等教育者(OR=1.8-1.9)风险更高。发病前从未结婚者(OR=1.4)风险更高。


本文考虑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均无法预测强迫症的症状持续性,但有一些变量能预测强迫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包括强迫症发病年龄较早、发病时教育程度处于中上水平(而非高水平)、曾经结婚(而非当前处于已婚状态)。


共病


终生强迫症患者中,有 50.3% 同时符合本项调查评估的另外九种 DSM-IV 障碍中的至少一种。共病率最高的是心境障碍(35.0%),尤其是抑郁症(22.7%);焦虑障碍共病也较常见(27.1%),尤其是社交恐惧症(14.6%)。


患有其他终生精神障碍的受访者中,只有 9.0% 同时被诊断为强迫症。双相谱系障碍(23.1%)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6.6%)患者共病强迫症的比例最高。


39.3% 的共病案例以强迫症首发,尤其是共病物质使用障碍(58.9%)或心境障碍(58.2%)的患者。更多情况下强迫症为次发(49.2%),尤其是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89.1%)或焦虑障碍(50.4%)的患者。11.6% 的病例为强迫症与其他精神障碍同年发病,主要集中在焦虑障碍,尤其是惊恐障碍(24.0%)。


与无精神障碍病史者相比,既往罹患精神障碍者后续罹患强迫症的风险增加超过 3 倍(OR=4.4)。除酒精使用障碍外,其他所有终生精神障碍均可显著预测日后强迫症的首次发作;控制其他共病障碍及社会人口学变量的多变量模型中,比值比虽有所降低,但多数仍具统计学意义。强迫症最容易发生于先发双相谱系障碍(OR=4.4)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OR=3.9)患者中,先发社交恐惧症(OR=2.4)、惊恐障碍(OR=1.9)、创伤后应激障碍(OR=1.9)及抑郁症(OR=1.6)患者日后罹患强迫症的风险同样显著升高。

 

强迫症发作时,伴酒精使用障碍的患者的症状持续性显著升高,且在控制所有其他障碍变量的多变量模型中仍然成立(OR=2.9)。同一多变量模型中,伴惊恐障碍的患者的强迫症状持续性反而降低(OR=0.3)。


共病的存在可预测强迫症的严重程度(OR=2.4)和治疗情况(OR=1.9)。控制所有其他障碍后,广泛性焦虑障碍(OR=4.3)和社交恐惧症(OR=2.1)与 12 个月强迫症严重程度增加相关,社交恐惧症(OR=3.5)和惊恐障碍(OR=3.2)与 12 个月强迫症患者寻求治疗的行为相关。


结论


上述数据构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跨国强迫症流行病学研究。纳入的 10 个国家中,强迫症存在发病早、症状持续性强且治疗不足的状况,凸显了这一常被忽视的疾病的重大公共卫生意义。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强迫症在中低收入国家患病率更高,病程更持久,症状相对较轻,接受治疗的可能性更低,提示将高收入国家的研究结论外推至中低收入国家时须谨慎。


未来需要开展更多跨国研究,重点关注强迫症的最佳诊断方法,治疗中的阻碍,非专业社区卫生工作者实施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在资源匮乏环境中实施循证干预措施等问题。还需要针对跨国界的可变风险因素展开研究。


文献索引:Stein DJ, Ruscio AM, Altwaijri Y, et al.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BMC Med. 2025 Jul 9;23(1):416. doi: 10.1186/s12916-025-04209-5. PMID: 40629326; PMCID: PMC1223938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