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肠系膜炎(SM)是一种罕见的肠系膜疾病,其特征为炎症、脂肪坏死和纤维化。SM于一百年前首次被描述,然而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未明确。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腹痛病因探查中的广泛应用,SM的检出率(或疑似SM的表现)日益提高。因此,充分认识SM的诊断及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SM的体征和症状
在通过CT诊断的SM患者中,高达60%无症状。在有症状的患者中,腹痛最为常见(75%),其次为腹胀(10%-25%)、
SM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并未升高,但
SM的诊治流程
SM的诊断根据有无继发性病因证据而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取决于临床表现,通常仅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图1)。出现发热时,应先排查感染,再考虑是否由SM引起。
图1 SM的诊治流程
SM治疗药物一览
1.皮质类固醇
2.
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他莫昔芬,每日2次,每次10mg,可单独使用或联合泼尼松每日30~40mg。在联合治疗中,泼尼松通常在3个月后开始减量,而他莫昔芬则继续用于维持治疗,但维持治疗的持续时间尚未确定。
泼尼松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的最大疗效通常出现在用药后4-6个月左右,50%-60%的患者可产生应答。
3.
秋水仙碱联合泼尼松已成功应用于SM治疗,在一些小型研究中应答率约为50%。治疗方案为:秋水仙碱每日2次、每次0.6mg,联合泼尼松每日40mg,3个月后逐渐减少泼尼松用量。
胃肠道副作用可能限制秋水仙碱的使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
对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代谢正常的患者,硫唑嘌呤的给药剂量通常与
5.其他免疫抑制剂
小结
SM是一类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大多数病例无症状,无需治疗。当出现症状时,体格检查中的腹痛部位应与影像学上的SM病灶位置相符,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反应选用抗炎药物治疗。SM通常无法通过手术根治。
由于SM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多为经验性治疗,未来对于有症状SM的研究应聚焦于炎症反应的本质,包括致病性细胞因子及其他促炎介质,研发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应答更迅速的靶向治疗药物。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