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HR+/HER2-是最常见的
医脉通:HR+/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既往以内分泌治疗为主要选择,新型Trop-2 ADC戈沙妥珠单抗(SG)的出现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在TROPiCS-02及EVER-132-002研究中展现出卓越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能否请您谈谈SG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获益?
王碧芸教授:
HR+/HER2-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传统治疗以内分泌治疗为主1。CDK4/6抑制剂的出现改善了患者预后,但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一直是临床探索的热点。近年来,抗肿瘤药物不断革新,新型Trop-2 ADC SG出现,在TROPiCS-02研究及EVER-132-002研究中展现出卓越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为HR+/HER2-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全球Ⅲ期TROPiCS-02研究纳入100%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且经过2-4线化疗的 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该入组人群特征贴近现在的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SG可实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双终点显著获益,SG组与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 vs 4.0个月(HR 0.66,P=0.0003),并且SG组的12个月PFS率为化疗组的3倍(21% vs 7%);PFS亚组分析显示,不同Trop-2和HER2表达水平的患者均具有一致的PFS获益,凸显了SG在 HR+/HER2-晚期乳腺癌人群中的广泛临床价值;在OS方面,SG组与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4个月 vs 11.2个月(HR 0.79,P=0.020)2,3,4。
TROPiCS-02研究BICR评估的PFS
TROPiCS-02研究OS结果
随后开展的亚太地区桥接Ⅲ期EVER-132-002研究结果表明,SG的生存获益与TROPiCS-02研究保持一致。SG组与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3个月 vs 4.2个月(HR 0.67,P=0.0028),并且SG组与化疗组的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PFS率依次为41.4% vs 24.2%、26.2% vs 12.9%、17.2% vs 9.2%,改善约2倍,表明SG具有明确且持续的疗效优势。SG组与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21.0个月 vs 15.3个月(HR 0.64,P=0.0061),表明SG用于亚洲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也能取得PFS和OS的双重获益5。
EVER-132-002研究主要终点:PFS结果
EVER-132-002研究的OS结果
截至目前,SG是HR+/HER2-晚期乳腺癌领域唯一实现PFS和OS双重获益的Trop-2 ADC,覆盖 HER2-全人群,为内分泌耐药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也为临床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治疗新方案。
医脉通:基于TROPiCS-02及EVER-132-002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SG在中国获批了HR+/HER2-晚期乳腺癌领域的新适应证,还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认可,您认为SG给HR+/HER2-乳腺癌诊疗格局带来了哪些变革?
宋传贵教授:
基于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今年3月,SG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内分泌经治且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成为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HR+/HER2-晚期乳腺癌适应证的Trop-2 ADC,为临床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案。
在多个国内外乳腺癌诊疗指南中,SG的疗效也获得了一致认可。《CBCS&CSOBO乳腺癌诊治指南(2025版)》将SG作为HR+/HER2-MBC患者的二线及后线治疗的考虑方案6。今年4月,在更新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 BC 2025)》中,SG用于CDK4/6抑制剂经治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推荐等级由Ⅲ级推荐提升为Ⅱ级推荐,证据级别提升为1A7。此外,《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5.v4》也建议,对于内脏危象或内分泌难治的晚期复发HR+/HER2-乳腺癌患者,可二线优选SG(Category 1, preferred)8。《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转移性乳腺癌在线指南(2025 v1.2)》建议对于内分泌难治且经化疗后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推荐SG治疗(Ⅰ,B,MCBS 4分)9。可以看到,国内外指南一致认可了SG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了更规范的指导。
目前,以SG为代表的ADC类药物在HR+/HER2-乳腺癌诊疗领域已崭露头角。除了SG之外的其他ADC类药物如T-DXd、Dato-DXd等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T-DXd已在中国获批,可用于治疗HR+/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晚期乳腺癌患者。从药物选择的角度来看,SG获批用于治疗HR+/HER2-(IHC 0、IHC 1+或IHC 2+/ISH-)晚期乳腺癌全人群,其疗效显著明确,因此SG可能是HR+/HER2-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后更具普适性的治疗选择。其次,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既往研究表明,T-DXd可能与
医脉通:在临床实践中,药物的安全性与疗效同样关键,请您谈谈SG在安全性方面有哪些突出表现?基于您丰富的临床经验,使用SG治疗时,医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安全性问题?
王碧芸教授:
与传统化疗相比,SG展现出更易管理的安全性11。在SG的两项关键性Ⅲ期研究中,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较低,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各亚组的安全性特征一致。SG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毒性。对此,临床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针对SG的血液学毒性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可通过相应的细胞因子二级预防或对症治疗处理;
不仅如此,SG较化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GHS/QoL)、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疲劳、疼痛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支持将SG作为 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耐药后的治疗新方案12。
医脉通:目前SG在HR+/HER2-领域的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您对SG在 HR+/HER2-乳腺癌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有哪些期待?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发展应该朝着哪些方向深耕?
宋传贵教授:
对于HR+/HER2-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经内分泌治疗与CDK4/6抑制剂治疗的晚期人群,其后续治疗策略一直是临床关注的核心议题。SG作为新型Trop-2 ADC,较化疗可显著延长其PFS和OS,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因此,推动SG在HR+/HER2-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落地应用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强化临床医生循证医学意识,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实施个体化治疗,确保更多患者从SG这类创新药物中获益;另一方面,可依托权威诊疗指南,加速创新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CBCS小红书、CSCO BC指南等是中国乳腺癌诊疗的权威指导规范,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的诊疗指导,依托这些指南进行临床决策,有助于推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规范化应用,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各区域诊疗差异,提升乳腺癌整体诊疗水平。
其次,在药物研发与临床探索层面,SG的研究布局正从晚期后线向更早期阶段延伸。Ⅲ期ASCENT-07研究聚焦于内分泌治疗耐药但未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HR+/HER2-乳腺癌患者,旨在评估SG对比TPC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推动SG治疗战线前移。与此同时,在HR+/HER2-的早期治疗阶段,针对术后高复发风险的早期HER2-乳腺癌患者开展了SASCIA研究,旨在评估SG作为辅助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将为临床提供更多指导。
对于乳腺癌诊疗的未来发展,可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精准诊疗。基于分子标记物和肿瘤亚分型,建立更精细的分层治疗体系,优化临床诊疗策略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二是构建完善的全程管理体系。以临床实践为核心,整合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加强多学科协作和区域医疗协作,提升整体诊疗质量;三是以临床试验驱动诊疗升级。随着SG等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乳腺癌诊疗将迎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对此,临床需要完善从循证到决策的转化链条,通过精准把握用药指征、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等途径,推动试验数据向临床决策的高效转化,以研究成果引领诊疗实践革新,最终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与更高的生活质量!
审批编号:CN-TRO-0304
有效期:2026年5月31日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