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 | 国家卫健委科研所马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巍团队揭示育龄夫妇双方孕前不健康BMI与多种不良出生结局相关
2025-07-11
关键词: 妊娠 肥胖 子代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活方式深刻变迁,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超重肥胖率攀升与部分人群体重过轻并存。这一现象不仅成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慢性病的“隐形推手”,更悄然影响着新生命的健康起点。2024年6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制定并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12月31日,针对体重问题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印发《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强调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明确提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标,而孕前体重干预正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DOHaD(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理论揭示了生命早期胚胎发育环境对子代近期和远期健康的深远影响,而新兴的POHaD(健康与疾病的父方起源)概念进一步将研究焦点扩展至父母共同的孕前健康状态。母体肥胖已被证实是不良出生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单纯父方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父母双方均肥胖对不良出生结局发生风险的联合作用尚不明确。我国自2010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National Free Preconception Checkups Project,NFPCP),积累了近亿对具有完整夫妇双方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数据并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父母-子代家庭组,为破解双亲孕前BMI健康协同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窗口。





2025年7月9日,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旭、杨英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巍、刘步云团队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题为“Parental preconception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adverse birth outcomes in 8 million parent-child triad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China”的原创论文,在国际上首次从“双亲视角”系统揭示了育龄夫妇孕前不健康BMI与包括自然流产早产、出生缺陷在内的多种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1752229239375341.png


该队列研究基于我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NFPCP),纳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于2010至2020年间参加NFPCP的8,787,096个具有完整夫妇双方孕前BMI数据并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父母-子代家庭组。根据我国肥胖工作组(WGOC)的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 kg/m2 ≤ BMI < 24.0 kg/m2,BMI < 18.5 kg/m2为体重过低,24.0 kg/m2 ≤ BMI < 28.0 kg/m2为超重,BMI ≥ 28.0 kg/m2为肥胖。结局事件包括自然流产、医学人工流产、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大于胎龄儿(LGA)、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


1752229283352487.png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母亲和父亲孕前BMI分别与LGA发生风险之间呈单调正相关关系,与SGA发生风险之间呈单调负相关关系;而母亲和父亲孕前BMI与其他不良结局(自然流产、医学人工流产、早产、出生缺陷、围产期死亡)发生风险之间均呈J型关联。


在父母双方孕前BMI对不良出生结局的联合作用方面,与父母双方BMI均正常者相比,父母单纯一方或双方孕前不健康BMI水平均与自然流产、医学人工流产、围产期死亡、早产、出生缺陷及复合不良分娩结局的风险增加相关。父母双方均肥胖时,发生围产期死亡的风险升高17%(相对危险度(RR):1.17,95% 置信区间(95%CI):1.03-1.33);而父母双方均体重过轻时,发生围产期死亡的风险升高12%(1.12 [95% CI:1.01-1.23])。此外,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子代发生LGA的风险将增加70%(1.70 [95% CI:1.65-1.74]),发生SGA的风险则降低27%(0.73 [95% CI:0.69-0.76]);而父母均体重过轻的子代发生LGA和SGA的RR分别为0.67(95% CI:0.66-0.69)和1.57(95% CI:1.53-1.60)。


在对复合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方面,与父母双方BMI均正常者的子代相比,若仅母亲肥胖而父亲BMI正常,则子代发生复合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升高了10%(相对危险度(RR): 1.10,95% 置信区间(95%CI):1.08-1.11);若仅父亲肥胖而母亲BMI正常,该风险升高4%(1.04 [95% CI:1.04-1.05]);父母双方均肥胖时,该风险升高16%(1.16 [95% CI:1.14-1.18]);父母双方均体重过轻时,发生复合不良分娩结局的风险升高8%(1.08 [95% CI:1.06-1.09])。



研究解读

“基于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的差异,不宜套用西方的模式,中国人的问题要自己解决”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一直以来的研究共识。马旭、杨英团队和包巍、刘步云团队基于以孕前为起点的中国超大样本备孕妊娠人群队列数据,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清晰揭示育龄人群中父母各自孕前BMI水平对不良出生结局风险的独立作用以及父母双方孕前BMI水平共同作用于出生结局的联合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在怀孕前的不健康BMI均与包括围产期死亡、出生缺陷在内的多种不良出生结局风险增加相关联,因此,备孕夫妇双方在怀孕前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将对子代健康至关重要。


这些研究结果对临床医生在提供合理的体重管理指导和精准的生育健康咨询有重要价值,提示备孕家庭需将“双亲共管”作为健康生育的必选项,将生命早期健康风险防控窗口前移至孕前阶段,构建起覆盖“孕前-孕期-分娩-子代”的全链条健康防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步云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赵钏钰杨英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巍教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马旭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