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郭静团队:电针可缩短胃癌腹腔镜胃切除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
2025-07-11 来源:医脉通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占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的37%,是中国第三大死亡原因。腹腔镜胃切除术作为一种常用的胃癌根治性治疗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包括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然而,胃肠手术常导致术后肠麻痹(POI),可能阻碍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尽管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和微创手术等策略已显示出降低POI的潜力,但尚未显著缩短其持续时间——腹腔镜胃切除术后POI仍可能持续长达3天。


针灸是一种有望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电针作为一种针灸干预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近期多项系统综述报道了电针对缩短腹部手术后POI持续时间的有益作用,但支持电针对腹腔镜胃切除术后POI疗效的证据有限。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孙建华教授、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青年教师郭静团队在国际胃肠肝病学顶刊Gastroenterology(IF=25.1,中科院一区Top)作为杂志封面文章正式发表研究成果Electroacupuncture Reduces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Ileus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电针可缩短胃癌腹腔镜胃切除术后肠麻痹的持续时间: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该研究评估了电针在缩短择期腹腔镜胃癌术后POI持续时间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电针治疗显著缩短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并降低了延迟性POI的发生率。


图片1.png

图文摘要


1.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在中国7家医院开展,纳入2021年10月27日至2023年12月21日期间585例接受腹腔镜胃癌切除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标准护理,并以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电针治疗组、假电针治疗组和标准护理组。


研究主要终点为首次排气时间;次要终点包括首次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术后活动能力及住院时间。


2.研究结果

共578例患者被纳入全分析集。除胃癌家族史外,各组基线特征相似(表1)。患者平均年龄为59.98岁,67.30%为男性,79.24%为腺癌,平均手术时长为4.01小时。


表1 基线特征

表1.png

 

与假电针组和标准护理组相比,电针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分别为-12.96小时(95%置信区间[CI]:-19.17至-6.75;P<0.001)和-24.46小时(95% CI:-30.61至-18.30;P<0.001)。


电针组首次排便时间也显著缩短:与假电针组相比差异为-15.41小时(95% CI:-27.73至-3.09;P=0.007),与标准护理组相比差异为-24.66小时(95% CI:-36.76至-12.55;P<0.001)。


此外,电针组延迟性POI发生率显著低于假电针组和标准护理组,组间差异分别为-0.41(95% CI:-0.66至-0.16;P<0.001)和-0.56(95% CI:-0.82至-0.31;P<0.001)。


表2 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表2.png


所有针灸相关不良事件均被归类为1级(轻度不良事件),无需特殊医学干预。研究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表3)。


表3 安全性终点

表3.png

 

3.研究结论

对于接受择期腹腔镜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电针在缩短POI持续时间及降低延迟性POI风险方面优于假电针和标准护理。


专家解读


本研究首次通过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了电针在缩短选择性腹腔镜胃切除术后肠麻痹(POI)持续时间方面,较假电针或标准护理具有显著优越性。在围手术期标准处理的基础上,电针疗法使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额外缩短了24.46小时,这一效果足以显著减轻患者术后一天的不适。此外,电针还能够显著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和独立行走的时间,显示出其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独特优势。本研究为针灸促进腹腔镜胃癌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在国际上推广加速康复外科提供了中国针灸方案及循证证据。


通讯作者介绍


专家1.png

孙建华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第一、二批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名中医。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减肥与美容专委会主任委员、针灸装备设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江苏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应机制及转化研究主持国自然项目4项、国家中管局项目2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大支撑项目2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

获得江苏省中医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作为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6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专家2.png

郭静 博士

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效应机制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5项课题。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8篇,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Mayo Clinic Proceedings等(最高IF 25.1)。

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兼任中国针灸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委会青年委员。

参考文献
1.Pei L, Wang G, Yang S, Zhou S, Xu T, Zhou J, Zhang W, Lu K, Hu L, Wang Y, Wang K, You D, Wu Y, Li L, Guo J, Sun J. Electroacupuncture Reduces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Ileus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Gastroenterology. 2025 Jul;169(1):73-84. doi: 10.1053/j.gastro.2025.02.00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