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Graves病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TAO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
此外,放射性元素锝-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99mTcm-DTPA SPECT)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MRI等功能影像学对评估TAO有其特殊价值。现主要讨论目前影像学在评估TAO活动性及严重程度方面的作用,并阐述其在预测和监测治疗反应方面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与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40%的GD合并TAO,尤以轻度眼病常见;虽然仅有5%~6%GD会发展为中-重度或威胁视力型TAO,但是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目前,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对TAO进行活动性分期,CAS≥3/7为活动期,CAS<3/7为非活动期,疾病活动的精准识别对于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然而,CAS评估内容为TAO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受检查者主观影响,并不能客观评估眼外肌及视神经受累情况,其结果不易进行追溯比较。同时,疾病炎性活动性与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因此尽早识别TAO,并进行客观全面评价,有利于早期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方法。
眼眶影像学在TAO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眼眶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核医学检查以及基于影像学人工智能(AI)的发展均有助于TAO诊断及评估病情、疗效监测。本文对目前影像学评估TAO活动度、严重程度以及对TAO治疗监测、预后评估进行综述。
1 眼眶CT
TAO患者的眼眶CT主要征象为眼球突出和眼外肌受累,76%~90%的TAO患者出现同侧和(或)双侧眼外肌受累,最常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外直肌。眼外肌增粗是确定TAO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征象之一,大多数研究侧重眼外肌的体积、厚度及径线的测量。研究表明,CT测量
Lee等研究表明,眼眶CT对于TAO活动性预测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75.0%。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TAO患者接受
2 眼眶MRI
眼眶MRI可以精准显示空间结构、软组织细微改变、测量肌肉和脂肪
MRI的T2定量成像序列能够准确反映组织水分含量,可显示早期神经水肿,更早地发现严重TAO。采用MRI基于水图像的半自动分割算法评估视神经鞘中脑脊液体积,发现DON患者视神经鞘明显扩大,是早期视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评估TAO严重程度的新指标。Zhai等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将TAO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有反应组患者眼外肌的平均T2弛豫时间(T2 relaxation time,T2RT)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MRI有利于TAO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和手术决策,特异性MRI序列可能有助于量化疾病活动度、预测抗炎治疗反应和TAO转归。
3 眼部超声
眼部超声检测眼上静脉和眼外肌动脉的血流变化,对眼眶血流灌注进行定量评估,用于TAO的监测和干预治疗。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利用弹性值或应变比可定量评估组织硬度,区分炎性反应及纤维化。zdemir等对TA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显示,应变弹性成像(SE)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可以在TAO患者尚未出现临床表现前,即能够识别内直肌和视神经的结构改变,有可能作为预测及监测TAO的方法。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DON患眼球后3 mm和6 mm处的视神经鞘(ONSD)明显大于非DON眼和正常眼(P<0.05),且与临床活动性无关,故基于超声的ONSD测量足以区分DON患眼和非DON眼。
4 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其血管影像学(OCTA)是非侵入性的眼部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视网膜、视神经等眼部组织的微观结构。不同病情阶段的TAO患者OCT图像特征各异,炎性反应活动期TAO患者OCT显示视网膜增厚,而眶周组织纤维化后则表现为视网膜变薄。OCTA可以高清显示TAO患者眼部血管变化,包括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新生血管等。
一项TAO病例对照研究显示,OCT和OCTA可发现TAO患者不同分期的视盘周围及黄斑区改变,进而监测TAO进展。Zeng等在一项基于OCTA的横断面研究中发现,TAO合并视网膜脉络褶皱患者黄斑区和视神经盘旁毛细管微血管密度降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提示患者视力可能受损。这些特征有助于对TAO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型。因此OCT及OCTA在监测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
5 眼眶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成像技术在确定疾病炎性活动性方面有其特殊价值,特别是在MRI不可用的情况下更能发挥作用。TAO患者眶周眼外肌、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
6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MRI技术充分结合了两种高灵敏度检查方法在TAO诊断中的优势,尤其是在常规影像学难以评估的局部炎性反应及肌肉损伤时更具优势。Weber等证实,18-氟脱氧
7 人工智能(AI)结合影像学
近几年,AI发展迅猛,并且为 TAO 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很大帮助。Song等建立了基于眼眶CT的TAO筛查AI模型,并通过了临床条件下的应用测试。Lee等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利用眼眶CT评估TAO患者的活动性,发现该神经网络在评估活动性TAO患者方面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灵敏度为0.786,特异性为0.779,高于对比模型(CSPDenseNet和ConvNeXt),因此该模型是一种有前景的评估TAO活动性的诊断工具,并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Lee等应用神经网络分析眼眶CT图像进行TAO诊断及评估其严重程度,中重度TAO诊断的AUC为0.979,高于眼科专家的诊断效能(AUC:0.975);诊断轻度GO的AUC为0.895,优于其他神经网络和眼科整形专家的诊断效能。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从MRI图像中自动检测出活动性TAO,该系统规范了TAO的诊断流程,加快了TAO治疗决策。Wen等利用头部功能MRI进行强化学习模型,识别局部和远端脑功能连接异常来诊断TAO,准确度为78.5%,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TAO患者出现认知及视觉症状的机制。通过整合眼眶MRI影像组学和GO病程建立模型,来预测TAO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反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AUC:0.85~0.91)。
总之,眼眶CT可以清楚显示眼外肌增粗的程度和眶尖视神经状况,眶壁和眶周(如相邻鼻窦)的解剖结构对于减压手术设计至关重要。MRI对眼外肌和眶周脂肪组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无辐射,可识别早期DON。超声简便、无辐射,可作为初步筛查。核医学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较昂贵,尚未广泛用于TAO诊断评估。
8 总结与展望
眼眶影像学在TAO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疾病过程中使用何种成像方式尚未达成共识。眼眶CT和MRI在临床TAO的初步诊断、与其他眼眶疾病进行鉴别、手术前后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眼眶影像学在评估TAO活动性和严重程度方面提供了与当前临床评分系统相关的量化影像指标。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不同种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取更多TAO患者眼眶影像学数据,对病情进行预测及监测治疗反应。与此同时,基于眼眶影像学的AI模型,可能提供新的TAO筛查及诊治评估工具。
文章来源:《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5年01月第45卷第1期
刘硕 邢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大连11602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