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SCO会前圆桌对话丨聚焦HR+/HER2-早期乳腺癌,共同期待DAWNA-A研究数据首次公布
2025-05-29

DM_20250701114818_001.JPEG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即将于当地时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拉开帷幕。作为全球肿瘤诊疗领域创新发展的“风向标”,每年都有超10万国际顶尖学者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前沿成果与趋势。在乳腺癌诊疗领域,达尔西利的Ⅲ期研究——DAWNA-A研究备受期待,将在此次ASCO年会乳腺癌专场中的快速口头报告环节(北京时间6月1日21:00-22:30)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值此盛会,医脉通特邀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杰教授作为主持嘉宾,与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龚畅教授共同参与圆桌访谈,结合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现状,深入探讨DAWNA-A研究的临床价值及重要意义,共同展望HR+/HER2-早期乳腺癌诊疗未来发展方向。


Part 1

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短期和长期复发风险不容忽视



李俊杰教授:
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即便接受了手术治疗,仍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因此需进行辅助治疗或辅助升阶梯治疗。请李薇教授结合我国HR+/HER2-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现状,详细阐述这类患者的复发风险以及目前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李薇教授:

HR+/HER2-乳腺癌在全部乳腺癌中占比较高,约为65%~70%1。通常情况下,这类患者被认为后续生存期较长、复发风险较低。然而实际并非完全如此,即使经过规范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转移复发,尤其是淋巴结阳性患者(包括1~3个淋巴结转移和≥4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十年、二十年内均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2,3。因此,如何通过术后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提高这类患者的治愈率,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



李俊杰教授:
刚刚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根据早期乳腺癌试验者协作组(EBCTCG)的一项荟萃分析4,HR+/HER2-乳腺癌的复发风险呈现持续性特征,复发风险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表现为一条斜线。然而,既往观点认为Luminal型乳腺癌存在两个复发高峰,分别为术后3~4年和6~8年,对于这一观点,请陈占红教授分享一下,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陈占红教授:

临床中,不仅要关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还要重视淋巴结阴性但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如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其长期复发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因此,评估复发风险时,不能仅局限于既往认知的两个复发高峰,而应综合肿瘤负荷等多个因素,更全面地把握复发风险特征。



李俊杰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都是评估复发风险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医生对复发风险的评判标准存在差异,包括基于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状态、ER/PR等对临床复发风险进行评估;基于Luminal型中的21基因、70基因检测的危险分层进行评估;以及不同临床试验自行定义的高危因素。请龚畅教授分享一下,在临床实践中,您更倾向于采用哪种方法评估复发风险的高危因素来指导临床诊疗?


龚畅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方面是我们普遍认可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比如首诊时肿瘤负荷相关的指标,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分期等。另一方面,对于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我们也需要关注其他高危因素,如组织学分级高,基因检测显示的高风险特征等。因此,在临床决策中,我们需综合考虑临床病理因素以及其他高风险的因素,全面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



Part 2

结合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ER表达水平等多个因素

综合评估CDK4/6i辅助治疗适用人群



李俊杰教授:
CDK4/6i在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在临床中也有一定的应用经验。然而,在辅助治疗采用CDK4/6i时,我们需明确哪些患者能从CDK4/6i的升阶梯治疗中获益,是仅依据淋巴结、肿瘤大小,还是结合年龄、生物标志物等多因素评估?请陈占红教授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哪些患者更能够从CDK4/6i辅助治疗中获益?哪些患者不需要CDK4/6i辅助强化治疗?



陈占红教授:

monarchE和NATALEE 研究为我们筛选早期高危人群提供了参考。monarchE 纳入的多为淋巴结阳性且具有其他高危因素(≥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或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且至少具有以下一种高风险特征:肿瘤≥5cm、肿瘤组织学分级3级、Ki-67≥20%)的患者5,NATALEE研究同样纳入了淋巴结转移人群,也纳入了无淋巴结转移的伴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6。本次ASCO大会即将公布的DAWNA-A研究中,纳入的HR+/HER2-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特征,同样有望进一步回答获益人群的这个问题。除此之外,临床实践中,对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较低(1%~10%)的患者,其从内分泌辅助强化治疗中的获益可能相对较小。



李俊杰教授:
在陈教授刚刚强调了淋巴结状态在危险因素分层中的重要性,淋巴结阳性则其复发风险较高,淋巴结阴性其复发风险则相对较低。此外,我们还注意到ER表达水平对治疗决策的影响。请问龚畅教授,您认为在CDK4/6i升阶梯治疗中,ER表达水平具有怎样的意义?


龚畅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ER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内分泌治疗及CDK4/6i联合治疗的疗效。ER≥10%的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而在ER 1%~10%的低表达患者中则反应相对较弱。因此,在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辅助强化内分泌治疗或CDK4/6i联合治疗时,我们通常会倾向于选择ER表达≥10%的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对具有这类特征的患者采取强化的辅助内分泌治疗,例如联合应用CDK4/6i,以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李俊杰教授:
龚教授的回答进一步提示我们,ER表达水平可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用于筛选适合辅助CDK4/6i治疗的患者。接下来,请问李薇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除了ER表达,是否有其他生物标志物能帮助我们筛选适合辅助CDK4/6i治疗的患者?


李薇教授:

正如各位教授前面提到的,临床中我们主要依据肿瘤大小、淋巴结数量及脉管侵犯等病理因素来评估复发风险。同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除了传统的病理分期,还应综合考虑基因型等高危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决策依据,对于基因型高危患者,可能更适合辅助强化治疗。然而,基因型高危在后续辅助强化治疗中的占比如何,以及怎样与病理因素进行区分,仍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Part 3

HR+/HER2- 早乳腺癌辅助治疗CDK4/6i用药选择有限,

缺乏更贴近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李俊杰教授:
现在CDK4/6i在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DAWNA-A研究结果尚未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我们主要依据monarchE和NATALEE研究,分别使用阿贝西利瑞波西利进行治疗。请龚畅教授分享一下,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如何管理安全性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龚畅教授:

临床上,我们首先需要严格按照药物已获批的适应症选择患者。其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依从性是重要考量因素。总体而言,CDK4/6i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管理表现良好,但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存在差异。例如,有些CDK4/6i可能导致腹泻发生6,那么对于本身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我们会谨慎使用;此外,有些CDK4/6i对肝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大7,那么对于有肝炎病毒感染或活动性肝病的患者,我们则更倾向于选择肝功能毒性较小的药物。这些考量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上更好地管理CDK4/6i的安全性。



李俊杰教授:
龚教授强调了辅助治疗长期用药安全性的重要性,临床医生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性更可控的药物。结合晚期CDK4/6i的应用经验,请问陈占红教授,您如何看待这些药物在肝功能、腹泻等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


陈占红教授:

目前已有两款CDK4/6i在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取得一定获益,但是其临床研究的人群以欧美国家的乳腺癌患者为主。然而,中国乳腺癌患者的遗传背景、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诊疗均与国外有一定差异7,因此,我们亟需更贴近中国人群的CDK4/6i。除此之外,目前临床可及的早期CDK4/6i非常有限,且在安全性管理中面临挑战,例如,腹泻等不良反应可能影响患者依从性,即使疗效良好,若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也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安全性更佳、更易管理的药物,以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这也凸显了达尔西利的潜力,其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群。期待更多本土研究(如 DAWNA-A),助力破解上述临床困局。



李俊杰教授:
确实如此,腹泻等可感知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很大压力。此前,达尔西利在国际大会上公布的DAWNA-1、DAWNA-2研究的安全性数据令人欣喜,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请李薇教授从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数据方面,谈谈达尔西利在肝脏毒性、心脏毒性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李薇教授:

达尔西利因其在结构上的创新,对肝脏影响较小,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为友好。在其他CDK4/6i治疗中,我们发现了腹泻、心脏毒性、皮疹等不良反应,而达尔西利治疗中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此外,考虑到中国人群肝炎发病率较高及自身基因等因素,达尔西利在肝功能损伤患者中具有比较显著治疗优势,更适合作为该人群的治疗选择。



Part 4

DAWNA-A研究有望延续达尔西利疗效优势,

突破现有CDK4/6i在安全性方面的局限



李俊杰教授:
经过前面关于内分泌治疗复发风险、药物安全性及数据的深入讨论,我们尤为关注DAWNA-A研究在哪些人群里取得了怎样的数据。我们了解到,李薇教授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此次也是参与DAWNA-A研究的中心之一,能否请李薇教授为我们介绍DAWNA-A研究的入组标准和设计?


李薇教授:

DAWNA-A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Ⅲ期的国内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达尔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早期高危HR+/HER2-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入组了HR+/HER2-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达尔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安慰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图1)。该研究的亮点之一是入组了超过5000例的中国人群,是针对中国人群自主研发的药物开展的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目前数据尚未披露,我们期待今年ASCO公布的结果,DAWNA-A能为高危因素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强化治疗方案。此外,若能准确筛选并合理使用达尔西利,将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推荐,避免盲目升阶治疗,让患者获得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DM_20250701114947_001.png

图1 DAWNA-A研究设计


李俊杰教授:

正如前面提到的,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面临双重挑战,短期复发风险以及长期复发风险均不可忽视。期待此次DAWNA-A研究数据取得阳性结果,能够进一步证实达尔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为HR+/HER2-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辅助治疗选择,改善患者预后。与此同时,我们对DAWNA-A研究的安全性数据充满期待,其随访数据的公布,将对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有望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丰富临床策略。未来,我们希望该研究不仅在ASCO会议上公布中期数据,其后续长期随访数据同样能够在国际舞台引起广泛关注。


QQ截图20250701120836.png



参考文献
1.Burstein HJ. N Engl J Med. 2020 Dec 24;383(26):2557-2570.
2.K.R. Hess,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78 (1) (2003), pp. 105-118
3.Pan H,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19):1836-1846.
4.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lectronic address: bc.overview@ctsu.ox.ac.uk. Lancet. 2024 Oct 12;404(10461):1407-1418.
5.Rastogi, P, 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42(9): p. 987-993.
6.Gabriel N, et al. 2023 SABCS GS03-03.
7.Li Y,et al. Breast. 2022 Feb;61:129-13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