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华章丨张瑾教授: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对携带胚系BRCA突变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
2025-06-23 来源:医脉通乳腺肿瘤

2025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极具规模、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际会议,本届ASCO年会旨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最前沿的诊疗技术,推动肿瘤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在本次大会上,一项聚焦携带胚系BRCA(gBRCA)突变年轻乳腺癌患者的BRCA BCY协作组研究公布了二次分析结果,医脉通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对该研究进行深入解读与精彩点评。


研究背景


卵巢功能抑制(OFS)联合辅助内分泌治疗(ET)可改善激素受体阳性(HR+)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其对携带gBRCA突变者的循证医学证据十分有限。本研究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针对携带gBRCA突变HR+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队列研究,旨在分析OFS联合ET治疗与患者预后的潜在相关性。


研究方法


该BRCA BCY协作组研究(NCT03673306)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在2000年至2020年、年龄在40岁或以下、携带gBRCA1/2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突变、并被诊断为I-III期浸润性HR+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且具有接受OFS和ET的可用数据。OFS组包括在确诊乳腺癌后1年内接受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激动剂(LHRHa)和/或双侧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RSO)的患者。研究终点包括无病生存期(DFS)、无乳腺癌间期(BCFI)和总生存(OS)。


研究结果


共有1865例HR+乳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071例(57%)接受了OFS联合内分泌治疗,35%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65%使用他莫昔芬(TAM);794例(43%)仅接受TAM治疗。接受OFS治疗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56% vs 47%)、近几年接受治疗(36% vs 17%)、接受乳房切除术(70% vs 57%)以及在诊断时接受过BRCA检测(46% vs 30%)的比例更高。


中位随访时间为7.8年(IQR:4.6-12.1年),OFS联合ET与TAM单药相比,可显著改善DFS(aHR=0.79,95%CI 0.66-0.94)、BCFI(aHR=0.74,95%CI 0.61-0.89)和OS(aHR=0.66,95%CI 0.50-0.88)。以OFS作为时间依赖性因素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果。未观察到OFS使用与特定gBRCA突变或HER2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相互作用。按ET使用方案(OFS+AI或OFS+TAM vs TAM单药)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OFS与AI或TAM联用患者的OS没有显著差异。


专家精彩点评


张瑾教授:

BRCA BCY协作组探讨了OFS联合ET对年轻HR+乳腺癌且携带gBRCA突变患者的影响。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知OFS可改善绝经前人群的预后,尤其是具高复发风险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但gBRCA突变携带者的相关数据有限。在这项大型国际队列研究中,与TAM单药相比,采用LHRH激动剂或卵巢切除术进行OFS均与年轻gBRCA突变携带者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改善显著相关,并且在多次敏感性分析中获益均保持一致。无论gBRCA突变类型或HER2状态如何,OFS均体现出生存获益。该研究为OFS作为该特定人群的辅助内分泌治疗优化选择提供了证据支持。


但该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入组人群来自33个国家的109个中心,存在患者个体差异及不同治疗条件的影响;同时,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仍需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8年,而对HR+乳腺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还需更长的随访时间,且研究中也未纳入PARP抑制剂或CDK4/6抑制剂的治疗数据。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OFS对携带gBRCA突变的HR+年轻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


屏幕截图 2025-06-23 092240.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