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作为肿瘤学领域的国际盛会,ASCO年会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临床专家与科研团队,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创新疗法、展望未来趋势。
本次年会中,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团队公布了HTMC0435联合
研究背景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二线治疗选择十分有限。临床前研究显示,口服PARP抑制剂HTMC0435能显著降低PARP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与替莫唑胺联用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评估了该方案在复发性SCLC中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研究方法
这项Ⅰb/Ⅱ期研究分为剂量递增(“3+3”设计)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入组标准为接受过一线或二线治疗后进展的ES-SCLC患者。患者在每个21天的治疗周期中,第1-21天接受HTMC0435(6mg或8mg bid)治疗,第1-7天联合替莫唑胺(75mg/m²)治疗。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联合方案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初步疗效。
研究结果
2023年2月至11月,研究共入组5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剂量递增阶段7例,剂量扩展阶段52例)。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最终选定HTMC0435 8mg bid联合替莫唑胺作为Ⅱ期推荐剂量(RP2D)。
截至2024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0.3个月。在55例接受RP2D治疗的患者中,41.8%(23/55)存在脑转移,23.6%(13/55)存在肝转移,61.8%(34/55)曾接受含铂方案联合PD-(L)1抑制剂的一线治疗。
在49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24.5%(12/49,95%CI:12.0%-37.0%),疾病控制率(DCR)为63.3%(31/49,95%CI:49.3%-77.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6.9个月(95%CI:1.22-12.5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2.8个月(95%CI:1.16-4.44)和12.0个月(95%CI:7.85-14.75)。
在23例铂类耐药患者(化疗间隔<90天)中,ORR为25.0%(5/20,95%CI:8.7%-49.1%),DCR为55.0%(11/20,95%CI:31.5%-76.9%),mDoR未达到,mPFS为2.5个月(95%CI:1.38-5.03),mOS为12.6个月(95%CI:5.78-NC)。
在29例铂类敏感患者(化疗间隔≥90天)中,ORR为26.9%(7/26,95%CI:11.6%-47.8%),DCR为73.1%(19/26,95%CI:52.2%-88.4%),mDoR为4.2个月(95%CI:4.14-NC),mPFS为4.2个月(95%CI:2.69-5.52),mOS为11.2个月(95%CI:8.38-NC)。
安全性方面,96.6%(57/59)的患者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其中55.9%(33/59)为3-4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5.6%)、白细胞减少(28.8%)、血小板减少(13.6%)和
研究结论
HTMC0435与替莫唑胺的联合治疗方案在铂类敏感和铂类耐药的SCLC患者中均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专家点评
该研究为ES-SCLC的二线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选择,尤其是针对当前治疗选择有限且预后较差的铂类耐药患者群体。新型PARP抑制剂HTMC0435联合替莫唑胺的方案在Ⅰb/Ⅱ期研究中展现出可观的抗肿瘤活性,ORR达24.5%,且无论铂类耐药或敏感患者均能获益,其中铂类耐药患者的ORR仍达25%。安全性方面,整体耐受性良好,未出现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终止,提示该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可管理性。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纳入了较高比例的脑转移(41.8%)和肝转移(23.6%)患者,这些通常预后更差的亚组仍能从中获益,进一步支持了该方案的潜在广泛适用性。作为早期研究,尽管样本量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但研究中观察到的6.9个月mDoR提示该联合方案可能带来持久的临床获益。这些数据为后续III期随机对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理解PARP抑制剂与烷化剂在SCLC中的协同作用机制提供了临床依据。总体而言,这一联合策略为ES-SCLC的二线治疗提供了有希望的新方向,尤其对于免疫治疗或铂类化疗后进展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