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8年内新发痴呆病例中高达32%可归因于听力损失,显著高于之前报告的估计值(2%~9%)。研究人员发现,75岁及以上人群、女性和白人的人群归因分数较高。这意味着治疗听力损失可能会延缓大量老年人的痴呆症。该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JAMA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在未来几十年里,全球痴呆患者数量预计将增加两倍,干预可改变风险因素的预防策略需要针对具有不同风险因素特征的人群量身定制。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提供了一致的证据,表明听力损失是可治疗的。听力损失治疗可延缓高危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在社区老年人群体中,治疗听力损失对预防痴呆症的潜力,以及这种潜力是否会因听力损失测量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研究方法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来自ARIC神经认知研究的近3000名参与者,他们在基线时无痴呆,并在第6次随访时接受了听力评估(平均年龄75岁;59%为女性;78%为白人)。
●听力损失通过纯音测听进行客观评估,并通过自我报告进行主观评估。总体听力损失定义为较好耳的平均纯音听阈≥26分贝,轻度听力损失定义为26-40分贝,中度或以上听力损失定义为>40分贝。
●主要结果是计算人群归因分数(PAF),定义为人群中可归因于听力损失的痴呆病例的最大比例。
●约66%的参与者存在听力损失,37%的参与者自述患有听力损失。总随访时间为8年(2011-2019年)。
研究结果
●2946名参与者(平均年龄74.9岁)中,1947名参与者(66.1%)患有听力损失,1097名(37.2%)自述患有听力损失。任何程度的听力损失导致痴呆发生的概率为32%(95% CI,11%-47%)。相比之下,美国既往研究显示,任何听力损失导致痴呆的概率在2%至19%之间。
●不同听力损失严重程度的人群归因分数相似,轻度听力损失的PAF为16.2%,中度或以上听力损失的PAF为16.6%。
表1. 与听力损失相关的8年痴呆时间的人群归因分数,ARIC-NCS(2011-2019)
●此外,75岁及以上成年人、女性和白人参与者中,因听力损失导致痴呆的比例更高(PAF分别为31% vs 22%、31% vs 24%、28% vs 23%)。
●自述听力损失与痴呆风险的显著增加无关。
研究结论及意义
在这项大规模社区老年群体中,近三分之一的痴呆病例可归因于具有临床意义的听力损失。自我报告大大低估了听力损失患病率,并且与任何痴呆症发病率无关。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队列研究表明,治疗听力损失可能会延缓大量老年人的痴呆发生。针对临床显著听力损失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可能对痴呆预防具有广泛益处。”这些干预措施包括控制听力损失的重要上游风险因素,如噪音暴露、感染、耳毒性药物,以及通过技术干预进行听力治疗和康复,如助听器和人工耳等。
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客观听力测量而非主观报告,以量化其对痴呆风险的预防潜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