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减重技术的病理生理机制大多与外科减重手术相似,主要通过3种病理生理机制实现:限制胃容量,促进胃内容物的非吸收性排出,减少营养物质吸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种内镜下减重治疗方案作为减肥的新选择得到了应用,包括胃内球囊置入术,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ESG),吸引疗法和内镜下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套管置入术(EDJBL)等。在所有的内镜减重疗法中,胃内球囊置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一、限制胃容量,增强饱腹感
1. 胃内球囊置入术
胃内球置入术是一种侵入性疗法,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机械机制增强饱腹感,并作为占位性装置限制胃容量,导致食物摄入和饥饿减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内球囊延迟胃排空的部分原因是胃窦扩张导致胃底松弛增强:并可能降低了血浆饥饿激素的水平。至今国际上共有4种胃内球囊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盟认证,用于治疗BMI为30~40kg/m2的肥胖成年人,包括Orbera球囊、Obalon球囊、ReShape球囊、Spatz3球囊。其中,Orbera球囊作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液体填充型球囊,展现了显著的减重效果。
2. ESG
ESG是通过胃的重塑,将胃的体积约缩小到原来的80%以改变胃的解剖和生理结构,减少胃容量。该手术依赖于内窥镜缝合装置,从幽门至胃底按照胃前壁和后壁顺序缝合形成管状袖套。手术关键技术是控制缝合的深度,缝合过深会穿破浆膜形成针孔漏,过浅会造成黏膜撕裂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指南建议在有丰富内镜下治疗经验的内镜中心开展此手术,并严格遵循其适应证与禁忌证。ESG适用于BMI为27.5~40kg/m2的患者,尤其是BMI为30~35kg/m2且合并
二、促排胃内容物:吸引疗法
AspireAssist系统是一种减重装置,由内镜下放置的经皮胃造口管和一个外部装置组成,可排出约30%的膳食,通过减少吸收来减重,并可能改变进餐时饮食行为而减少食物摄入量。该产品被批准用于BMI为35~55kg/m2的患者。鉴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和长期维护的费用,吸引疗法目前不作为我国内镜减重术的一线方案,但是对于无法进行其他内外科减重手术治疗的
三、减少肠道吸收
1. EDJBL
EDJBL也称胃转流支架系统,指在内窥镜引导下,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置入一个60cm的由含氟聚合物套管组成的生物管状套膜。此装置降低了食物与胰腺中消化酶的接触,它放置并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到空肠近端一般6~12个月。通常认为它能调节血糖和肠道激素水平,包括胃饥饿素和
2. 十二指肠黏膜重建术(DMR)
DMR是仿照EDJBL的创新技术,近年来应用于内镜下治疗2型糖尿病。十二指肠表面被认为是关键的信号传导区域,暴露于高脂肪和高糖饮食时会发生不适应。DMR原理是在内镜引导下将一微型球囊置入十二指肠降段,并进行环周黏膜的水热消融,从而达到限制吸收、控制血糖和影响胃肠激素分泌的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十二指肠黏膜异常肥大,并伴有肠内分泌细胞增生,消融可以使这些细胞重建。目前研究表明DMR安全性尚可,但对血糖控制和减重的长期效果、代谢性疾病的最终结局以及最佳药物治疗和减重手术的选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