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免疫疗法的出现改变了OSCC的治疗格局,在晚期或转移性OSCC中,免疫联合治疗策略已成为标准治疗选择。包括大型III期试验在内,多项研究相继评估了ICI联合化疗在OSCC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优秀的病理完全缓解(pCR)数据。然而目前仍缺乏长期生存数据,这提示临床应用ICI+nCT仍需更有力的证据。
研究方法
该研究开展于中国的5家中心,纳入标准为18~75岁、既往未接受抗PD-1/PD-L1治疗的II-III期OSCC患者。所有患者随机(2:1)分配接受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2.59岁和65.10岁,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83.3%和86.7%,基线特征基本平衡。
针对主要研究终点的分析显示,试验组的pCR率略高于对照组(15% vs. 13.3%;HR=1.13,95%CI:0.38-3.36)。两组的R0切除率未见差异(96.4% vs. 96.6%;p>0.05),试验组的ypN0率为6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21)。在手术结局方面,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术均无差异,但试验组的术中预计出血量显著降低(74.62±38.17 mL vs. 117.86±88.42 mL,p=0.003)。
针对次要终点的分析显示,两组的EFS、无病生存期(DFS)和OS均无显著差异,如图2所示。
图2 EFS、DFS和OS分析
两组中未达pCR的患者接受了术后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5例和15例完成了治疗。相较于未完成治疗的患者,完成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DFS,其DFS表现与pCR患者无显著差异。
探索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的基线ctDNA均呈阳性,而在治疗后,试验组89%的患者ctDNA转阴,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62.5%(p=0.01)。同时,在所有的检测时间点,ctDNA阴性患者的DFS均显著提高(p< 0.001),亚组分析表明,ctDNA状态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DFS亚组分析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是首项在OSCC中评估围手术期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并通过ctDNA监测疗效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该策略是局部晚期OSCC可行且安全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之一。同时,尽管研究未达主要终点,但研究者针对ctDNA的探索性分析支持MRD成为长期生存结果的替代终点,证实了其在预后评估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者指出,进一步评估ctDNA-MRD、pCR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大规模的III其研究数据,并建议深入研究免疫治疗与ctDNA清除之间的分子机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