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图”速递丨肠道菌群变化可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2025-04-27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0001.png


配图来自2025年3月26日发表在blood advances上的文章《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predict neutropenia after induction treatment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背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恢复延迟会增加感染风险并导致化疗延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的重建相关。


研究要点


该研究对51例新诊断为ALL的儿童患者的肠道菌群与中性粒细胞动态(包括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


在ALL诱导治疗期间,每天监测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每周监测血浆趋化因子(CXCL1和CXC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粪便样本,直至第29天。


对粪便样本进行16S核糖体RNA测序,结果显示,在整个诱导治疗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总体显著降低,肠球菌过度生长。


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第36天ANC<0.5×10⁹细胞/L)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与瘤胃球菌科和毛螺菌科的菌属丰度降低、韦荣球菌属减少,以及从诊断时起至整个诱导治疗过程中肠球菌的过度生长相关。G-CSF会因中性粒细胞减少而上调,但与菌群变化无关。


结论


这项研究表明,特定肠道共生菌丰度降低和肠球菌过度生长,与中性粒细胞重建延迟以及趋化因子信号传导增强有关,这意味着微生物群的紊乱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


10002.png

扫描二维码获取原文


参考文献
1.Sørum ME, Boulund U, De Pietri S, et al. 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predict neutropenia after induction treatment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lood Adv. 2025 Apr 8;9(7):1508-1521.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401398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