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超教授团队《NEJM》病例精析:男婴面部多发红斑2周 | 例例生辉
2025-04-18

编者按

聚焦皮肤科临床实战,破解诊疗重重难题!【例例生辉】栏目作为医脉通皮肤科精心打造的特色板块,以 “真实病例” 为核心,精心挑选复杂、疑难、罕见的皮肤科病例,通过「完整呈现诊疗全过程+多视角专家深度剖析」的创新模式,为广大皮肤科医生搭建沉浸式学习平台。


本期重磅呈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纪超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案例——新生儿狼疮。特邀作者纪超教授和毛静医师,深度解码"母婴抗体传递机制-皮肤表征溯源-多系统损害干预"的全链条诊疗逻辑,为新生儿自身免疫性疾病诊疗提供创新范式。



作者简介

纪超教授.png

- 纪超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分院  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药物不良反应协作组 首席科学家


作者简介

毛静医生.png

- 毛静 医师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医学博士研究生,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

研究方向:皮肤免疫学,皮肤病理学

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包括《NEJM》、《JEADV》等,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患儿,男性,2月
主诉:因“面部多发环形红斑、鳞屑2周”于2024年11月13日门诊就诊。
现病史:患儿2周前右侧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一黄豆大小的环形红斑,边界清楚,无发热呕吐、声音嘶哑等不适。随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并蔓延至头皮和前侧胸壁,出现鳞屑、痂壳。患儿不伴发热、吃奶减少或异常哭闹等症状。
既往史:患儿出生史无特殊;母亲既往体健,无自身免疫疾病史。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及免疫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患儿面部、头皮及前侧胸壁部位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散在类圆形红色斑块,皮损中央伴有鳞屑和痂壳,部分区域出现萎缩和中央消退的现象,边缘轻微隆起。

图片1.png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梅毒筛查结果为阴性。免疫学检验显示患儿抗Ro/SSA抗体弱阳性(+-),抗La/SSB抗体强阳性(++);ANA斑点型为1:100,核仁型为1:100;ds-DNA抗体阴性。母亲抗Ro/SSA抗体阳性(+),抗RO-52抗体和抗La/SSB抗体均为强阳性(++);ANA斑点型为1:1000。


皮肤组织病理活检:


显微镜下见基底层空泡样液化变性,伴有真皮血管和毛囊附属器周围的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周围胶原间质内粘液样物质沉积。


心电图1.窦性心律;2.正常心电图。


诊断:新生儿狼疮。


病例评析


新生儿狼疮(Neonatal Lupus)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母体产生的抗Ro/SSA和抗 La/SSB抗体经胎盘被动转移至胎儿1。该病以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皮损表现为环状红斑,边缘隆起,中央可能伴有萎缩或鳞屑,好发于曝光部位,如面部和头皮。约80%的患儿出生时并未出现皮疹,症状通常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出现,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周。此外,新生儿狼疮还可能影响心脏、肝脏及血液系统,其中最为严重的表现是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2,3。诊断新生儿狼疮的主要依据包括:母亲抗Ro/SSA、La/SSB或RNP抗体阳性,婴儿出现特征性皮疹、房室传导阻滞或肝功能、血液系统异常,并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考虑先天性梅毒、体癣、脓疱疮、环状肉芽肿、Sweet综合征和荨麻疹等疾病。


本例患儿以面部环状红斑为主要表现,结合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新生儿狼疮。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狼疮的皮疹通常具有自限性,随着母体抗体水平的逐渐下降,约50%的患儿在4个月内、80%的患儿在7个月内皮疹可自行消退2。因此,对于皮损的治疗,无需特殊处理,主要以避免日晒为主,可外用防晒霜和穿着防护服进行保护。对于合并心脏损害或其他系统受累的患儿,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随访。在本例患儿的2个月随访中,皮损已完全消退,符合文献报道的自限性特点。此外,患儿母亲虽无症状,但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阳性,提示母亲可能存在亚临床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4这一发现强调了持续随访母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孕妇或新生儿出现可疑的皮疹或脏器损害时,应常规筛查母子双方的自身抗体。这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也为母亲后续妊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综上所述,新生儿狼疮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皮肤科、儿科及风湿免疫科等专业的紧密配合,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在处理新生儿狼疮病例时,应以开放的态度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多维度的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病例的处理积累更多的经验。



【例例生辉】系列栏目后续将呈递更多有价值的临床病例分享、大咖专业见解,诚邀读者品鉴!


供稿专家:纪超教授


参考文献
1.Mao, Jing, and Chao Ji. “Neonatal Lupu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92,13 (2025): e35.
4.Rivera, T L et al. “Disease progression in mothers of children enrolled in the Research Registry for Neonatal Lupus.”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vol. 68,6 (2009): 828-3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