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加军教授与医脉通血液科联合打造的“血液加速度”专栏。本栏目以专业视角系统解读血液疾病诊疗要点,深度剖析临床实践案例,及时传递最新指南共识,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致力于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实用指导,共同推动血液学科高质量发展!
本期,刘加军教授为我们带来NCCN 2025.V1版造血干细胞移植诊疗指南[1]的更新要点,并对重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HCT-4A
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自体供体
对非格司亭/
新增注释r:FDA批准的生物类似药可替代NCCN指南推荐的全身性生物治疗药物。
删除注释:
HCT-5
移植后随访
并发症列表更新
修正:
强调感染作为移植后并发症之一,并添加了链接备注:NCCN癌症相关感染防治指南。
强调对所有接受HCT的患者都建议进行疾病复发监测。
新增:
多器官功能障碍
新增注释w:潜在的移植后器官毒性至少包括对心/肺/肾/肝的毒性,其中
HCT-A(1 of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原则
删除了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示例:
HCT-A(3 of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清髓方案
新增氟达拉滨联合Treosulfan的方案作为2A类推荐纳入,具体剂量如下:
以Treosulfan方案为基础:
#氟达拉滨:30 mg/m²/天 ×5天
#Treosulfan:10 g/m²/天 ×3天
更新解读
Treosulfan在体外实验及动物模型中对
在一项对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组(EBMT)慢性恶性肿瘤工作组(CMWP)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中[2],研究者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氟达拉滨+Treosulfan预处理(FT)方案、减低强度预处理(RIC)方案和清髓性预处理(MAC)方案后再移植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对比使用FT方案进行预处理是否可改善结局。
该研究纳入了1722例接受allo-HSCT的MDS患者,三种方案的样本数分别为:FT(n=367)、RIC(n=687)和MAC(N=668)。MAC方案为高剂量
因此,该研究显示基于Treosulfan的预处理可能降低MDS患者allo-HSCT后的NRM和复发,从而改善预后。
HCT-A(7 of 10)
按照体重调整建议剂量
新增Treosulfan剂量建议:
Treosulfan:成人与儿童给药剂量均根据基于总体重的体表面积计算。
GVHD-4
慢性GVHD管理
一线治疗
方案调整:肺部受累治疗方案明确为吸入激素+
新增注释s:参考文献:Carpenter PA, et al. Haematologica 2018;103:1915-1924.
GVHD-E(1 of 3)
激素难治性GVHD系统治疗
急慢性GVHD分类调整:
FDA批准的1类药物
其他FDA批准药物(按批准时间排序)
急性GVHD替代药物(按字母顺序排序)
新增药物:尿源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表皮生长因子(uhCG/EGF)
新增脚注b:FDA批准的生物类似药可替代NCCN指南中推荐的全身性生物治疗药物。
删除脚注:生物类似药经FDA批准可适用。
GVHD-F(1 of 2)
GVHD支持治疗
慢性GVHD
条目一/子条目3修正:考虑使用
更新解读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与死亡率增加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HLA 不匹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病毒感染是FI的危险因素。
在一份CIBMTR分析报告[3]中,研究者比较了三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中FI的发生率:接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预防GVHD的同胞移植(SibCIN)、接受PTCy预防GVHD的同胞移植(SibCy),以及采用PTCy预防的单倍体移植(HaploCy)。
研究组包括 757 例具有单倍体供体(≥2个抗原/等位基因)的HaploCy患者,403例SibCy患者和1,605例SibCNI HCT患者。同时在HaploCy和SibCy队列中,分别有99%和95%的受者在PTCy的基础上接受了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在第180天时,三个队列中分别有56例(7%)HaploCy、24例(6%)SibCy和59例(4%)SibCNI患者发生了≥1次真菌感染(p<0.001),对应酵母菌感染的总发生率为 5.2%、2.2%和1.9%(p=.001),霉菌感染为2.9%、3.7%和1.7%(p=0.040)。在本次队列研究中,与SIbCNI相比,PTCy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中与酵母菌FI的风险增加有关,在单倍体和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Sib HSCT)中与霉菌的风险增加有关,提示CNI对移植后预防FI有重要意义。
专家简介
刘加军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邀评审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欧洲肿瘤内科协会抗癌分会会员
中国免疫学学会会员
中美医学科学与工程协会会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从事血液病学医教研工作30余年,目前担任教育部硕博士论文的评审专家,自2006年担任欧洲SCI杂志AntiCancer Drugs 常务编委,Ann Hematol 编委。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基金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Ann Oncol(IF>50)、American J Hematol. Blood 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