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静脉溶栓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溶栓相关颅内出血
tPA治疗后
缺血性卒中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
临床:
年龄大
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高级量表(NIHSS)评分较高
血压和血糖升高
高血压史和/或他汀类处方
充血性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
肾损害
神经影像学:
脑成像中可见缺血性病变/ASPECTS≤7
脑白质疏松
弥散加权成像上可见大病灶
脑微出血(磁共振[MR]成像T2*加权梯度回波[T2*GRE])
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高度提示急性再灌注
MRI T2* GRE扫描中脑静脉(AVV)可见性异常
极低脑血容量
静脉溶栓后的脑出血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前24-36小时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约为5-7%,大多数tPA研究显示了相似的发生率。溶栓治疗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出血称为出血性转化,临床上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在影像学上,ECASS组也将其分为出血性梗死(HI)和实质性出血(PH)。每个类别分为两种类型:HI-1定义为沿梗死边缘的小斑点状出血,HI-2定义为梗死区域内斑点出血融合但无占位效应,PH-1定义为血肿体积≤梗死体积30%,伴轻微占位效应,PH-2定义为血肿体积>梗死体积30%,有明显占位效应。在六项试验的综合分析中,tPA组溶栓后出现症状性出血转化的风险为5.9%,而对照组为1.1%。
已经研发了预测tPA相关脑出血的风险评分系统。然而,最近对这些风险评分系统包括GRASPS(血糖、种族、年龄、性别、血压、卒中严重程度)、DRAGON(致密动脉征、Rankin评分、年龄、血糖、治疗开始时间、NIHSS)、SEDAN(血糖、早期梗死症状、致密动脉征、年龄、NIHSS)、HAT(溶栓后出血)和THRIVE(血管事件的总健康风险)荟萃分析研究发现,识别脑出血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不大。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包括临床和CT成像变量)的低预测值表明我们对tPA相关症状性脑出血的基本机制缺乏了解,这可能是复杂的,并与个体患者特征相关。开发新的方法来识别tPA相关脑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或开发新的措施来降低出血风险,是急性卒中治疗研究的真正挑战。
当在治疗的最初24小时内出现神经功能突然恶化、意识丧失、严重
图1 根据欧洲合作急性卒中研究分类,非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了溶栓相关颅内出血的影像学类型。HI-1、出血性梗死1型;HI-2、出血性梗死2型;PH-1,实质性血肿1型;PH-2,2型实质性血肿
其他部位出血
静脉输注部位渗出、瘀点和牙龈出血是典型溶栓后其他部位轻度出血并发症,不需要停用tPA。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是胃肠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停止tPA输注。由于近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包出血是tPA的罕见并发症,tPA治疗后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应立即进行
血管性水肿
在接受tPA治疗的1-8%的患者中,口舌部会出现血管性水肿。然而,症状通常是轻微且短暂的。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也是闭塞血管再通后加重卒中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削弱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后脑血流恢复的获益。为了理解这种矛盾的损伤,我们强调缺血区域的血液再灌注可能导致
MAT-CN-2506696 有效期至2027.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