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溃疡性结肠炎那些「被低估」的皮肤病变
2025-04-03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在复发与缓解中不断交替的炎症性肠病。由于其迁延不愈,许多患者逐渐与其“和平共处”,丧失了治疗的积极性。


但是,UC能影响的不仅仅是肠道,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它能带来各种肠外病变,其中,皮肤病变常被医患所忽视。UC引起的皮肤病变要么未得以诊断,要么被认为「与UC不相关」。


据统计,UC引起皮肤病变的发生率达6%-34%,远远超过人们的认知,且可导致严重后果。


今天,让我们来细数UC那些常年「被低估」的皮肤病变。


阿弗他口炎(aphthous stomatitis)


阿弗他口炎是UC患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之一。


它与普通口腔溃疡难以区分,常随着UC的急性加重而发展。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


3%–10%的UC患者存在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红斑几乎总出现于疾病的急性期。


关节炎(arthritis)


Fernandez-Herlihy研究了555名UC患者关节炎的情况。


其中,46名患者出现了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和脊柱炎,且有6位患者的关节病变出现于肠道疾病发作之前。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与结肠炎的慢性病程有关。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可同时伴有虹膜炎、葡萄膜炎和表层巩膜炎。关节炎的出现可由UC活动而引起。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


坏疽性脓皮病发生在1%-10%的活动性UC患者中,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疡。治疗较困难,长期皮损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典型病例出现于轻微外伤/皮肤创伤之后,特别是皮内注射(针刺反应)后,与白塞病相同。该病好发于下肢,但全身均可受累。


皮损初为单发的红斑、丘疹、脓疱或局部红肿,破溃后形成疼痛性溃疡,部分边缘隆起,潜行性破坏,发展迅速。少数情况下,病灶可迅速溃烂并蔓延至22-30cm (图1)。


1.jpg

图1 坏疽性脓皮病

病灶迅速溃烂并蔓延至22-30cm。


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


坏疽性脓皮病可作为UC患者结肠切除术的指征。

 

尽管传统医学观点认为坏疽性脓皮病几乎只在UC活动期发生,但其与UC的活动并不完全平行,少数情况下,坏疽脓皮病可发生于UC之前,也可发生于UC缓解期,甚至发生于患者接受结肠切除术后12年之久。

 

UC还可见其他类型的脓疱病,与典型坏疽性脓皮病不同,它们的炎症反应较轻,不一定发展为巨大坏死性溃疡。

 

若取活检,可发现这些脓包在组织学上与坏疽性脓皮病的组织学特征很难区分。这些病变出现于UC活动期,可于患者行结肠切除术后消失。

 

Johnson和Wilso描述了类似的脓疱病变,他们称之为丘疹性坏死病变和溃疡性红斑。

 

图2显示了溃疡性红斑斑块的几种类型。


2(1).jpg

图2 溃疡性红斑斑块


该患者两次发展出这种病灶,病灶的组织学活检均显示出坏疽性脓皮病的特征。病灶在患者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口服)后迅速消失。

 

诊断由UC导致的皮肤溃疡应对以下疾病进行排除:坏死性血管炎、梅伦尼溃疡、糖尿病所致皮损、皮肤恶性肿瘤、人工性皮炎、深部真菌感染、蜘蛛咬伤等。

 

动静脉血栓相关皮肤表现


UC患者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10%,但从尸检情况来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30%-40%,内脏静脉血栓尤为常见。

 

Lee等人的研究表明,类似于播散性恶性肿瘤,UC也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主要由凝血因子VIII活性升高、血小板增多组成)。

 

尽管UC导致的血栓形成主要发生于静脉中,但Bargen和Barker曾发现一名出现广泛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Kehoe和Newcomer也汇报了一例在急性UC期间发展出龟头浅表性坏疽的案例。此外,全球各地也零散报告过一些UC患者肱动脉阻塞的病例。

 

图3为一例急性UC发作间接引起手指、脚趾坏疽的案例。

 

3(1).jpg

图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继发于高凝状态的指尖坏疽

 

总结


UC皮肤病变的发生率达6%-34%,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

 

以上所提及的UC皮肤表现大多发生于UC的活动期,或在活动期加重;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消退。

 

医患从本文中能获取的信息有至少三条:

 

1.对于以往患有UC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应注意可能出现的肠外表现,千万不能把溃疡性皮肤病当作一般皮肤感染处理,延误病情;

 

2.UC的皮肤病变很可能预示着疾病的活动,当出现皮肤病变时,应警惕UC的复发;

 

3.尽管皮肤病变可以为患者带来较大的负担,但发现病变后若及时治疗(药物治疗或切除病变肠段),皮肤病变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对皮肤病变的「漠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