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简报丨血小板转录组学在评估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及预测长期血小板计数恢复中的应用
2025-03-2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血小板转录组变化可监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并预测血小板恢复


研究背景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衰竭疾病,其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仍较为有限。血小板减少通常是新诊断AA患者最早且最严重的症状。虽然治疗过程中常关注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但AA患者血小板分子特征的改善很少被重视。研究者通过分析AA患者确诊初期及治疗不同阶段的血小板转录组变化,探索其在疗效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从18名健康供者、29例初诊AA患者、32例治疗无缓解患者、66例部分缓解(PR)患者和37例完全缓解(CR)患者中采集外周血样本。通过批量转录组测序,对AA患者初诊时及不同疗效阶段的血小板转录组变化进行全面分析。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新诊断AA患者的细胞增殖、红细胞功能及氨基酸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相反,与组蛋白、血小板生成、线粒体能量代谢及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显著下调。此外,通过研究发现,在获得完全缓解后,60.6%的差异表达基因得到了显著恢复。通过对纵向样本的检测,研究者发现了在恢复过程中表达水平上升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作为评估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研究者还观察到,这些恢复上升基因的高表达水平可能提前6个月预测PR患者的长期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血小板转录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评估AA疗效和预测长期血小板恢复的潜在指标。


参考文献
1.Jin Mao, Jingyu Zhao, Hong Pan, et al. Application of platelet transcriptomics for assessing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nd predicting long-term platelet counts recovery in aplastic anemia,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Volume 23, Issue 2, 2025, Pages 692-703, ISSN 1538-783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