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中,心血管相关指标结果解读
2025-03-03 来源:唐郎中聊驿动的心

来源:唐郎中聊驿动的心


又是一年体检季。面对体检报告,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般的笑看风云,但也难免如怀揣“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般的忐忑。为此,郎中愿意作一回“剧透”,对心血管相关的检查结果作一个预解读,以疏解大家看到检查结果后,因不明其临床意义而可能产生的忧虑。


1. 体重及体重指数

具体参考值体检报告上会列出。对于体重明显超标的朋友,如果同时合并有高血压,且血压升高较为顽固,药物难以控制时,需要警惕是否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行睡眠呼吸监测,以排查相关情况。


2. 血压

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时,即提示本次所测血压已偏高。至于如何确诊高血压,何时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及降压的目标值等,建议赴心内科,尤其是高血压专病门诊就诊及咨询。


3. 血脂

我们只要重点关注2个指标即可。这2个指标,就是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图红框所示)。其它指标的结果分析,我们交给专业人士去操心。


1.jpg


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受食物的影响大。因而建议检测前3天需清淡饮食,尽量少吃含脂肪高的食品。检测结果如果超过1.7,即认为已有升高。如果超过3.0-3.5,建议需服药物治疗。若在2.3-3.0之间,可以先饮食控制1个月,再复测。若仍在2.3以上,也需服药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最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传统的单一“参考值”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已不大,即不能因LDL-C“在正常范围”就掉以轻心。近年来,不少中心,都会给出在不同身体状况时,需要把LDL-C控制到的目标值(见下图红框)。例如,健康人群,LDL-C在3.4以内即可;对于已明确患有冠心病,尤其是已植入支架的病友,建议LDL-C需控制到低于1.6;而发生过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的病友,则建议LDL-C需进一步控制到1.4以内。


2.jpg


不少朋友还会关注脂蛋白(a)(英文简称Lp(a))这一指标。因其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目前还缺乏能特异性地降低该项指标的药物。近期,有限的资料显示,小分子降脂药物英克司兰,可能对降低Lp(a)有一定的作用,但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4.心电图

(1)窦性心动过缓


首先,“窦性”2个字,代表我们心脏的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即心脏电路的“司令部”。这是正常的。详见本科普号第2篇文章《驿动的心之心律失常》。


如果我们的心跳次数低于60次,体检报告上就会诊断“心动过缓”。但窦性心动过缓是否有临床意义,需要具体分析。


在本科普号第2篇《我们的心跳多少范围内合适》一文中我们提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成人清醒、休息条件下,最理想的心率为55-70跳;如果在50-80范围内是也是比较合适的。因而,如果白天清醒状态下,心跳在50-59跳范围内,虽然被诊断为“心动过缓”,但只要没有头晕、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


但如果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低于50跳,且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或白天清醒状态下即出现超过2秒以上的长间歇时,即为病理状态,建议需要植入起搏器。详见本科普号第12篇文章《哪些情况需要考虑装永久起搏器》。


(2)窦性心律不齐


年轻人常见。通常不需要作特别处理。


(3)电轴左偏


若心超无殊,不需特别处理。


(4)一度房室阻滞


若无症状,通常不需特殊处理


(5)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若既往即已诊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为新出现的,则需尽早完成电解质及心肌酶学检查,以排外急性心肌缺血。


(6)“ST-T改变”


若有胸闷、胸痛症状,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若无症状,则建议查心超,及运动负荷心电图,以排外心肌缺血及心肌病。


5. 胸部CT

(1)主动脉/冠状动脉钙化


如果X线胸片或胸部CT显示有主动脉/冠状动脉钙化,提示主动脉或冠状动脉有血管硬化,同时有钙质沉积到血管壁上。这一结果,不代表主动脉/冠状动脉的病变很严重。但如果有明显胸闷、胸痛等症状,则需行主动脉CTA、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以进一步明确主动脉/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2)心包积液


胸部CT较易诊断“心包积液”。此时须行心超检查进一步核实,因心超才是诊断心包积液的金标准。若心超未提示心包积液,则不需特别处理。


6. 心超

(1)微量心包积液


正常情况下,心包内也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因而,如果心包积液量小于4mm,不需特别处理。可先观察。3个月之后再复查,若积液量仍无明显增加,则可忽略。


(2)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目前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检出率较高。如果确实有明显的胸闷、气促等症状,则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其病因。若无高血压、糖尿病、瓣膜病等病史,心超也未提示有心肌肥厚、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只是单纯地提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可以先观察,3个月之后再复查即可。


(3)瓣膜微量/轻度/中度返流


本科普号第一篇《漫谈心脏》一文里曾向大家介绍,我们每个人的心脏都有4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任何一个瓣膜的微量/轻度返流,均不需特别处理。若已是中度返流,则需3-6个月后复查心超,看返流量是否有增加。


(4)瓣膜轻度/中度狭窄


任何一个瓣膜的轻度狭窄,均不需特别处理。若已是中度狭窄,则需3-6个月后复查心超,看狭窄程度是否有加重。


7.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是成年人体检时常见的一个阳性结果。大家都很担心,一旦斑块脱落了,如果随血流栓塞脑动脉,就可能导致脑中风。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斑块占据血管腔的面积比(狭窄程度),二是斑块的性质。


如果狭窄程度低于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严重的,可能为完全闭塞。轻度狭窄,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头晕等症状。而重度狭窄,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至于是否需药物治疗,则重点看斑块的性质。B超检查时,对斑块的性质会描述为: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及混合回声。强回声斑块因含有大量钙质而较稳定,对应“硬斑块”;等回声斑块多为单纯的纤维性斑块;而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多为不稳定斑块。


一般建议,若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和/或不稳定斑块,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治疗。


顺便说一个题外的指标,即检测“乙肝5项”(又称“乙肝两对半”)时,经常会看到单纯第二项(表面抗体(HBsAb))阳性的情况(见下图)。


如果这项指标是阳性的,检测结果会标红或有一个向上的箭头。因而很多病友担心这是异常的情况。但实际上,若我们检测的结果真的是单一表面抗体阳性,那要恭喜您,您将来患乙肝的可能性将会很低。因为表面抗体正是对抗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我们接种乙肝疫苗,就是为了让机体内能产生该项抗体。因而不用为单纯这项结果阳性而担心。


3.jpg

专家简介


唐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律失常亚学科带头人,房颤中心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国房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第六届);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第十二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第七、八届);卫健委心血管介入(心律失常)培训基地培训导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预防和康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委。


2001至2006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现国家心脏中心)硕、博连读。2006年博士毕业之后进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目前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10000余例。擅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永久起搏治疗。尤其对室上速、房颤、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及导管消融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首先应用及报道了多个电生理相关治疗技术。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9篇(第一作者9篇);发表SCI论文22篇(第一作者9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1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曾获“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