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ctDNA和[18F]FDG-PET/CT在初治晚期NSCLC(IIIB-IV期)患者中的早期反应预测价值。研究共纳入16例接受化疗和/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合并其他癌症、妊娠或ECOG评分>2(见图1)。数据采集包括治疗前、第1周、第3周及第13周的血液样本,通过靶向NGS panel(TSO 500)检测ctDNA突变等位基因频率(MAF),以及同期进行的[18F]FDG-PET/CT扫描,评估代谢肿瘤体积(MTV)和标准摄取值(SUL),特别关注MTV4.0和sumSULpeak参数。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12周后的最终治疗反应,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生存期,Pearson相关性分析ctDNA与PET参数之间的关联,显著性阈值设为p<0.05。
图1 患者筛选、患者纳入和排除项的流程图
研究结果
1、患者基线特征
16例患者中,8例对治疗无反应。基线ctDNA可检测率为50%(8/16),两组患者(ctDNA可检测 vs. 不可检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等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2、ctDNA动态变化
第1周时,所有患者的ctDNA水平均有所升高,但无反应者的升幅显著更高(87-156%对比3-38%)。到了第3周,ctDNA水平下降与最终治疗反应显著相关,在8例患者中有7例的治疗反应被准确预测,而无反应者的ctDNA升幅或降幅均小于50%。至第13周,尽管ctDNA水平与最终反应的一致性为5/7,但部分患者出现了假阳性的ctDNA升高现象。
图2 ctDNA 从基线到最终反应评估的相对变化,按最终反应分层
3、[18F]FDG-PET参数
在评估[18F]FDG-PET参数的变化时,研究发现代谢肿瘤体积(MTV4.0)在第3周的变化与最终治疗反应的一致性较高,达到13/15,并且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相关(p<0.05)。然而,标准摄取值峰值(sumSULpeak)的预测准确性相对较低,仅为9/15,这可能与治疗初期的代谢波动有关。这些结果表明,尽管MTV4.0在早期评估治疗反应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但sumSULpeak的预测能力较为有限,提示在使用PET参数进行疗效评估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图3 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totalMTV4.0的相对变化
图4 sumSUL 的相对变化峰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按最终反应分层
4、ctDNA与PET的关联
在第3周,ctDNA的变化与sumSULpeak(r=0.870)和MTV4.0(r=0.765)之间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表明ctDNA和PET参数在分子与代谢层面具有互补作用。
5、预后价值
研究还发现,ctDNA下降的患者虽然表现出较长的PFS和总生存期(OS),但这些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相比之下,MTV4.0下降的患者则显示出显著延长的PFS(p<0.05)。这表明,尽管ctDNA可能对预后有一定指示作用,但MTV4.0在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方面更具优势,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5 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总生存期 (OS) 按第 3 周时值增加和减少的患者分层,由 Kaplan-Meier 曲线表示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在治疗第3周,ctDNA升高或MTV4.0增加仅见于无反应者,提示这些变化可作为早期治疗失败的标志。此外,MTV4.0在预测PFS方面优于sumSULpeak,并且与ctDNA变化具有互补作用。从临床角度来看,联合使用ctDNA和MTV4.0能够提高早期评估的可靠性,帮助避免无效治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第1周的标志物波动较大,需谨慎解读。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标准化检测阈值及最佳评估时间点,以优化临床应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