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安伟,周莉,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增殖B淋巴细胞和
1 妇科恶性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意义
1.1 卵巢癌 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有3条途径,可以转移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由于卵巢静脉是下腔静脉及肾静脉的属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卵巢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有研究显示,影像学检查为早期的卵巢癌,就可以出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晚期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率极高,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7.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46.7%,盆腔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转移率为48.7%。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指出,即使无盆腔外转移证据的卵巢癌患者,也应同时行盆腔淋巴结切除(pelvic lymph-adenectomy,PL)+PAL,这对分期和制定术后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1.2 子宫内膜癌 2024年NCCN指南强调,若无手术禁忌及医疗条件限制,建议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结切除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以明确分期,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深肌层浸润、高级别癌以及p53突变等患者,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应达肠系膜下动脉水平和肾血管水平[4]。Todo等[5]研究发现,与仅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患者比较,行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1.3 子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是子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既往的研究报道,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可达17.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已有文献认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降低子宫颈癌的复发率,提高生存率[6-7]。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颈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切除上界需达到肠系膜下动脉水平[8]。
2 妇科恶性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特点
妇科恶性肿瘤细胞侵入淋巴间隙后,随淋巴循环进入到区域淋巴结,再转移到远处的淋巴结。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方式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生长于宫底部的肿瘤,可以通过卵巢门周围淋巴结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临床上常见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阴性,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发现已有转移,尤其是左肾水平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式多呈阶梯式,一般先转移至盆腔淋巴结,随后侵入髂总淋巴结,进而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但是也有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未见转移,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腹主动脉旁途径引流方向与卵巢静脉流向相同,主要沿卵巢血管达到腰大肌前方,然后到达肾血管水平的腹膜后淋巴结。
3 与PAL相关的解剖
3.1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学要点 在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前,首先要熟悉腹膜后间隙周围的解剖结构,腹膜后间隙解剖结构非常复杂、毗邻重要血管和神经。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介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此间隙上至膈肌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下至骶岬平面与腹膜后间隙相延续,两侧向前连于腹膜前外侧壁的腹膜外组织。腹膜后间隙分为肾周间隙、肾旁间隙及肾旁后间隙。腹膜后间隙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神经和淋巴结等重要结构。
3.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解剖学要点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一组位于腰椎前的淋巴结[9]。解剖位置较深,分为左、右及中间腰淋巴结3组淋巴结,向上至肾血管,向下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其前方有胰腺、十二指肠、小肠系膜根部,后方有1~4腰椎、腰骶干神经、腰升静脉和腰大肌,左右方有卵巢血管、输尿管和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组分为3个亚组:主动脉前淋巴结、后淋巴结及左右外侧淋巴结。主动脉前淋巴结分为上下群,分界标志为卵巢动脉,前组主要接受腹主动脉下及髂总淋巴结以上的淋巴管。后组主要接受腹壁深及腹主动脉外侧淋巴结的淋巴管。外侧组主要接受髂总淋巴结、卵巢、输卵管及肾、肾上腺的淋巴管[10]。
3.3 PAL的手术范围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早期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全面分期探查术及晚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全面系统地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具有明确分期及提高疗效的作用,对诊断和治疗均有价值。对于子宫颈鳞癌,由于其对放疗效果较好,并不主张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完全切除,对可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其目的是明确有无转移,以决定术后是否延伸放疗野至腹主动脉区。
临床治疗中,根据淋巴结切除平面的不同,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分为低位和高位切除。切除上界达肠系膜下动脉水平者,称为“低位切除”(A水平);切除上界达肾动脉水平者,称为“高位切除”(B水平)。NCCN指南推荐,PAL至少应达到A水平。肠系膜下动脉水平常位于第三腰椎下方腹主动脉分叉上4cm左右,A水平要求切除髂总分叉处至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淋巴结;B水平要求切除A水平以上至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淋巴结,其间可见到成对的卵巢动脉和肾动脉。下界为左右髂总动脉的中段,骶前淋巴结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相连,虽其属于盆腔淋巴结,但往往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一并切除。左右界淋巴结切除包括左右腰淋巴结和中间腰淋巴结切除,左右腰淋巴结即主动脉前、后、外侧淋巴结及下腔静脉前、后、外侧淋巴结。
4 PAL的注意事项
4.1 术前评估 (1)术者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手术禁忌,必要时行肿瘤精准多学科会诊(MTB)。(2)影像学检查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术前评估非常重要,了解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血管变异,有无解剖结构改变,其检查包括增强MRI、增强CT,术前可行三维重建。有条件者可行PET-
4.2 患者
4.3
4.4 PAL的3个解剖重点区域 在实施PAL中,除了注意保护下腹下神经丛和输尿管外,有3个区域尤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4.4.1 第一腰椎平面 该区域最重要的血管是肠膜上动脉,主要供应小肠、升结肠和横结肠的血运。在高位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时,注意不要损伤该血管,一旦损伤,将可能导致小肠坏死。
4.4.2 第二腰椎平面 该区域的重要血管包括卵巢血管及肾血管。肾血管水平到腹主动脉分叉处,有4~5对腰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腰动脉由腹主动脉后方发出,经椎体外侧,走行于交感神经及腰大肌内侧。实施PAL时,注意避免损伤腰动脉。在切除过程中,可以凝闭或结扎腰动脉。该水平为“乳糜池”的解剖位置,常有较大的腰淋巴干和肠干汇于此处。在切除时,需要注意有效结扎或闭合淋巴干的断端,以减少术后严重的淋巴漏的发生。
4.4.3 第三腰椎下方 该区域主要有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是高位与低位PAL的分界线。其分支包括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在切除左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时,要避免损伤肠系膜下动脉。如意外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的缺血,引起肠管坏死,必要时应行肠切除肠吻合。
综上所述,在实施PAL时,由于手术区域有肾脏、肠管、输尿管、大血管等重要器官,其手术难度大,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精准的解剖与手术者的娴熟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略。
来源:陆安伟,周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应注意的解剖学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41(1):40-4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