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5年2月,NCCN发布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疗诊疗指南的2025.V2版1,本次修订在延续既往框架的基础上,系统完善了MSD相关的诊断标准、治疗路径、预后评估体系等多项内容,重点针对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的临床管理策略做出了重要调整。
本期,医脉通小编整理2025.V2指南的部分更新要点,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佟红艳教授对更新内容作出重点解读。
Part.01低风险疾病管理
MDS-4
临床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新增了二线治疗方案,包括:
临床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存在IDH1突变且未使用IDH1抑制剂),添加治疗方案:Olutasidenib(2B类)。
更新解读:
MDS-5
MDS-SF3B1(低原始细胞):对于初始治疗未缓解或复发,血清EPO>500Mu/mL的患者,首选方案调整:Imetelstat(之前未使用),并添加方案:Lupatercept-aamt(1类)(之前未使用)。
MDS-SF3B1(低原始细胞):治疗方案增加Olutasidenib(如存在IDH1突变)(2B类)。
Part.02高风险疾病管理
MDS-7
针对较高风险的疾病进行了全面更新。
移植候选者,新增治疗方案:
阿扎胞苷+ Olutasidenib(如存在IDH1突变)(2B类),随后进行allo-HCT。
阿扎胞苷±
口服地西他滨联合西达尿苷±维奈克拉(同样适用于非移植候选者)。
移植候选者(如果无缓解且存在IDH1突变),新增治疗方案:
单药Olutasidenib(2B类),随后进行allo-HCT。
阿扎胞苷+ Olutasidenib(2B类),随后进行allo-HCT。
非移植候选者,新增治疗方案:
艾伏尼布(2B类)±阿扎胞苷(如果存在IDH1突变)(2B类)。
Olutasidenib+阿扎胞苷(如果存在IDH1突变)(2B类)。
非移植候选者(未缓解、不耐受或复发且存在IDH1突变),新增治疗方案:Olutasidenib(2B类)(之前未使用过IDH1抑制剂)。
注释zz修订:一些新数据显示,包括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s)以及是否联用靶向 IDH1突变 的艾伏尼布在内的新型方案,在治疗包括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内的髓系恶性肿瘤患者中显示出疗效。
更新解读:Olutasidenib是一种新型选择性IDH1突变抑制剂,FDA批准用于治疗伴有IDH1突变的R/R MDS患者及伴有IDH1突变的R/R
佟红艳 教授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心主任,淋巴瘤中心主任
浙江省血液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诊断教研室主任
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
浙江省高层次创新人才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
浙江省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
英国Royal Free Hospital 高级访问学者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兼MDS/MPN学组组长
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血液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试验与伦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白血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MDS/MPN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兼MDS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血液淋巴专业委员会MDS/MPN学组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领雁计划、省杰青项目等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J Clin Invest,JHO,Leukemia,Sci Adv,AJH,Haematologica,EJC等SCI期刊8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参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