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形美容专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趋势
2025-02-20 来源:协和医学杂志

作者:张明子,斯楼斌,郑姣洁,陈 洁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质及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发强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整形美容专业的发展。特别在过去10年间,我国整形美容专业发展较为迅速,市场规模显著扩大,消费群体迅猛增长,但医疗安全问题也频见报道,其中包括非法医疗机构、非法从业人员以及非法药品使用,这些医疗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给求美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躯体创伤,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整形美容行业的社会形象。


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分重视整形美容行业的医疗安全工作,为规范整形美容市场、提升医疗质量、抵制行业乱象,于2017年筹建了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下文简称“质控中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承担具体工作。为更好地了解整形美容专业市场规模和分布情况,笔者对过去3年整形美容专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质控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开展质控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范围及填报方式


数据收集以自然年为单位,共收集2020—2022年全年的质控数据。质控指标由质控中心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制定,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通过,各医疗机构借助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NationalClinicalImprovementSystem,NCIS)进行数据填报。


1.2 质控指标


质控指标包括:医疗机构类型数量及占比、整形美容专业配置情况、整形美容专业医师人数、护医比、医师学位成分占比、医师专业出身成分占比、开放床位占比、病房患者疾病类型占比、病房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病房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门诊患者治疗类型占比、电子病历使用率、需麻醉医师协助的治疗项目占比,质控指标名称及具体内容详见表1。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对质控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和可视化呈现,质控中心组织召开专家委员会对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


2 结果


2022年,共7351家医疗机构参与质控数据的填报,实际完成填报工作并提交数据的医疗机构数量共计6502家,填报率为88.45%,为近3年最高值(2021年为57.41%,2020年为63.72%)。2022年医疗机构指标填报完整度为99.61%,较往年持平(2021年为99.41%,2020年为99.56%)。


2.1 医疗机构类型数量及占比


2022年,参与填报工作的6502家医疗机构中,设有整形美容专业的医疗机构共1502家,占比23.10%(2021年为22.38%,2020年为20.51%),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313家(87.42%),民营医疗机构189家(12.58%)。2020—2022年整形美容专业医疗机构数量及占比变化趋势详见图1、图2。



2.2 整形美容专业配置情况


2022年,在设有整形美容专业的1502家医疗机构中,“只有门诊”的医疗机构共计638家,“只有病房”的医疗机构共计8家,“有门诊和病房”的医疗机构共计856家。2020—2022年整形美容专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配置情况详见图3。


2.3 整形美容专业医师人数


2022年,在设有整形美容专业的医疗机构中,医师人数共计10561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9259人,民营医疗机构1302人。在10561名医师中,共6151人具有美容主诊医师资格,占比58.24%;在全部美容主诊医师中,公立医疗机构5447人,占比88.55%,民营医疗机构704人,占比11.45%。2020—2022年整形美容专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医师人数变化情况详见图4。


2.4 护医比


2022年首次采集“护医比”质控指标数据。全国整形美容科护士共计12340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0088人,占比81.75%,民营医疗机构2252人,占比18.25%。2022年整形美容专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护医比1和护医比2情况详见图5。


2.5 医师学位成分占比


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本科以下学历占比不足7%,民营医疗机构占比约为27%~30%;公立医疗机构近40%的医师拥有学士学位,民营医疗机构约为40%~45%;公立医疗机构近40%的医师拥有硕士学位,民营医疗机构约为20%;公立医疗机构约17%的医师拥有博士学位,民营医疗机构约为5%。2020—2022年整形美容专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医师学位成分占比变化详见图6。


2.6 医师专业出身成分占比


2020—2021年,公立医疗机构整形美容专业出身医师占比较为稳定,约为70%,民营医疗机构为30%;2022年,公立医疗机构整形美容专业出身医师占比下降至62.85%,民营医疗机构下降至55.22%,其他专业出身医师占比升高,详见图7。

1740015305807263.jpg

2.7 开放床位占比


2022年首次采集“开放床位占比”质控指标数据。结果显示,整形美容专业开放床位18298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开放床位16531张,民营医疗机构开放床位1767张,详见图8。


2.8 病房患者疾病类型占比


创伤性患者是病房的主要患者群体,公立医疗机构近70%的患者为创伤性患者,而民营医疗机构近3年病房创伤性患者占比有所下降(图9)。先天性疾病患者占比相对较少,近年来在病房中的占比较为稳定,公立医疗机构约为10%,民营医疗机构近年来数据变化较大(图10)。在公立医疗机构中,病房美容性患者占比略有增加,而民营医疗机构约为45%~65%(图11)。


1740015322399345.jpg

2.9 病房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


2022年首次采集“病房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质控指标数据。公立医疗机构病房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为13.35%,低于全国均值(16.98%),民营机构为45.28%。


2.10 病房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2022年首次采集“病房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质控指标数据。公立医疗机构病房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42%,高于全国均值(0.39%),民营机构数据为0.18%。


2.11 门诊患者治疗类型占比


2022年首次采集“门诊患者治疗类型占比”质控指标数据。公立医疗机构传统手术占比最大,其次是光电项目,注射操作占比最小,而民营医疗机构光电项目占比最大,其次是传统手术,虽然注射操作占比最小,但其占比远高于公立医疗机构(图12)。


2.12 电子病历使用率


2022年首次采集“电子病历使用率”质控指标数据。公立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使用率为90.33%,高于全国均值(87.35%),民营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使用率为66.67%。


2.13 需麻醉医师协助的治疗项目占比


2022年首次采集“需麻醉医师协助的治疗项目占比”质控指标数据。公立医疗机构需麻醉医师协助的治疗项目占比为11.97%,低于全国均值(12.63%),民营医疗机构为17.63%。


3 讨论


医疗安全是医疗行为的重中之重,是医疗机构在实施医疗保健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伤、障碍、缺陷或死亡,其核心是医疗质量[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也暴露出了诸多医疗安全隐患。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7年组织并筹建了中国第27个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整形美容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其工作范围面向全国所有提供整形美容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通过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医疗安全指标数据等,制订行业规则,规范整形美容市场,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整形美容大环境。

NCIS是国内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国家级临床信息系统,旨在通过搜集临床数据,分析医疗安全问题,提供医疗安全学习途径和决策支持,提高我国医疗质量,促进临床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NCIS是质控中心搜集医疗机构相关指标数据的重要途径,质控中心遵循“结构⁃过程⁃结果”原则,通过德尔菲法制订本专业所需指标[3],由质控中心秘书组编写当年“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情况调查表”,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后,进行NCIS端口测试,测试通过后开始正式填报。填报结束后,由质控中心秘书组整理数据,对于差异性较大的数据,进行电话回访,并将审核后的数据进行归纳、计算和图表呈现,最后由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审阅、分析,并得出结论。


3.1 基本信息方面


根据NCIS反馈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过去3年间整形美容专业医疗机构数量逐渐增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均增多),从2020年的1191家增至2022年的1502家,全国整形美容医疗服务覆盖面愈发广泛,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但就占比来看,整形美容专业医疗机构占比仍稳定在20%左右。根据参与填报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参与NCIS填报的积极性显著升高。在医疗机构配置方面,50%以上的公立医疗机构同时配置了门诊和病房,而民营医疗机构“只有门诊”的比例达到50%,由此可见,近年来整形美容行业发展开始倾向于门诊服务类型,考虑原因为患者对整形美容的需求更倾向于快速、微创、有效的门诊治疗[4]。除此之外,“只有病房”的医疗机构均为公立医疗机构,患者来源主要为转科、急诊等途径。在医师人数方面,近3年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从事整形美容活动的医师数量显著上升。护医比反映医师从事诊疗活动过程中,患者能够得到相应及时、有效护理措施的可行性[5],数据显示民营医疗机构整形美容专业护理人员的配置优于公立医疗机构。在医师学位分布方面,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9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并获得相应学位,目前高学历医师倾向于在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整形美容服务,考虑可能与职业发展及医教研需求有关,而民营医疗机构医师的学位以学士为主,间接反映出民营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存在短板[6]。在医师专业出身方面,从事整形美容活动的医师,多数接受过专业的整形美容相关教育和培训,而其他专业出身的医师,系统并未进一步细化具体的专业名称,常见的其他专业包括皮肤科、口腔科、骨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乳腺外科、妇产科等[7⁃9]。开放床位占比数据显示,公立医疗机构整形美容科开放床位占比水平不高,而民营医疗机构的开放床位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考虑原因可能为民营医疗机构中整形美容专业机构相对更多,因此具有更高的开放床位占比。


3.2 病房和门诊数据方面


通过病房患者疾病类型占比可以看出,公立医疗机构整形美容科以修复重建为主要治疗导向;虽然民营医疗机构填报数量较少,且数据变化幅度较大,但整体而言,民营医疗机构创伤性患者的收治占比不足50%。创伤性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一般相对复杂,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到公立医疗机构诊疗,而民营医疗机构美容性患者近3年占比均超过40%,更符合其运作模式[6,10⁃11]。在病房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方面,公立医疗机构数据低于全国均值,而民营医疗医疗机构远高于公立医疗机构和全国均值。Ⅰ类手术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具有相应用药指征方可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生素药物。民营医疗机构近50%的手术患者Ⅰ类切口围术期应用了抗生素(包括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提示有待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在Ⅰ类切口手术感染方面,公立医疗机构的感染率为0.42%,虽然高于全国均值,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Ⅰ类切口感染率约为0.1%~0.7%[12],NCIS数据反馈在上述范围之内。在门诊治疗类型占比方面,公立医疗机构传统手术和光电项目均达到45%左右,而注射操作不足10%,但民营医疗机构的注射操作占比达20%以上,远高于公立医疗机构,考虑可能与民营医疗机构更偏重门诊相关治疗等因素有关。


3.3 其他指标方面


虽然现有电子病历系统可能存在集成度不够、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但其仍是质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13⁃14]。约2/3的民营医疗机构应用了电子病历系统,符合质控中心的现场调研结果。


近年来,整形美容麻醉医疗安全事件多有报道。研究表明,开展整形美容手术麻醉服务的医疗机构存在麻醉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尢以民营医疗机构更为严重[15]。NCIS数据显示,民营医疗机构需麻醉医师协助的治疗项目占总治疗项目的17.63%,即对麻醉医师数量的需求高于公立医疗机构。而研究显示,民营医疗机构近3年整形美容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公立医疗机构,且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后,民营医疗机构的转院率亦高于公立医疗机构[15]。因此,为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民营医疗机构的麻醉安全、麻醉医师准入及培训、合法合规执业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3.4 不足之处


由于NCIS的填报主体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因此全国均值更倾向于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现状水平。民营医疗机构在我国整形美容市场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我国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医疗安全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填报质控指标数据的积极性,同时对其医疗安全质控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共同促进我国整形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


4 小结


数据反馈是质控中心开展质控工作的基石,NCIS的反馈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并为质控中心开展工作提供相应启示。中国整形美容专业质控工作需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整形美容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部分图表及参考文献略。


来源:张明子,斯楼斌,郑姣洁,等.中国整形美容专业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趋势[J].协和医学杂志,2024,15(06):1325-133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