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使用ADC药物治疗前与用药中,这些细节不容忽视!
2025-02-14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肺癌

前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体偶联药物(ADC)为肺癌患者高质量长生存带来了新的曙光。这类新型抗肿瘤药物既具有传统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强大杀伤作用,同时还具有抗体药物的精准靶向性,能够定向杀死肿瘤细胞而较少影响正常细胞,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为精准、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效果[1]

 

然而,抗肿瘤治疗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有高效低毒的药物,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发挥出药物的最佳疗效。今天,小编将带大家深入探讨肺癌患者在使用ADC药物治疗前与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

 

在开始治疗前,你需要了解这些

开始接受ADC药物治疗前,患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进行基因检测,确保靶点明确

ADC药物通常是针对特定的靶点设计的,截至文章发布,国内有且仅有靶向HER2的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获批适应证,用于治疗存在 HER2(ERBB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而只有当肺癌患者检测HER2阳性时,该药物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力,因此在开始治疗前,患者应接受相应的基因检测,确认是否有适合使用条件。

 

2、进行身体基线状况的评估

在开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基线健康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患者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肺部影像学检查等[1]。根据评估结果,临床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能承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治疗前的基线评估可为患者随访复查结果提供一个可靠的参照,确保后续治疗的有序进行。

 

3、了解所用ADC药物的“基本属性”

在开始治疗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与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包括所用药物的使用剂量、频次与治疗周期;ADC药物潜在的不良事件种类与表现、发生时间,是否可逆转;首次用药需有照护者陪护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时,患者和家属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症状,以便早期识别、报告和治疗ADC药物的不良反应等[1],患者与家属应积极配合学习,确保充分理解治疗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

 

了解了ADC药物治疗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后,患者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开始用药治疗。那么,用药过程中又有哪些事项需要格外注意呢?

 

治疗过程中,这几点需要注意

使用ADC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谨遵医嘱,不随意换药、停药

部分患者在第一次用药后发现没有反应,便开始质疑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甚至随意更换主治医生,擅自停药、换药。实际上,药物发挥疗效往往需要一定的疗程数,且每种ADC药物的靶点、药物结构与适用人群均有不同,随意停药、换药可能导致疗效无法达到预期。此外,不同的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意联用可能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甚至引发不良反应[1],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擅自使用其他药物,如需使用应主动咨询主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用方案的调整。

 

2、按时进行复查随访

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多个疗程,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随访复查、与基线情况进行对比,可有效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疾病进展。而如果患者没有按时随访复查,则可能无法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转移,导致病情延误。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前往医院复查。

 

每次复查,患者均应携带之前就医及复查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影像学报告、病历和药物治疗记录等,特别是更换就诊医院时,详细可靠的材料不仅可以节省医患沟通时间,更有利于医生病情分析的展开。

 

3、做好自我管理,谨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用ADC药物治疗过程中,脱离了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看护,可以说,患者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医生,这种情况下,做好自我管理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例如,患者可自行进行每日状态评分,内容可涵盖睡眠、饮食、运动及情绪等多个方面,通过每日记录与对比,患者对自身状态可保持较深入的了解,若出现不适症状也能较早察觉,有助于治疗的展开。

 

此外,患者还应格外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血液系统与消化系统反应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前者可表现为头昏、乏力、畏寒、出汗等症状,为更好地进行预防与治疗,患者在接受ADC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接受治疗;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通常为轻度,若症状较严重(如腹泻:相比基线情况,大便次数增加每天≥4次),则需密切关注,配合医生进行积极处理[1]。大多数肺癌患者因疾病的发展和长期治疗,体质较弱,不良反应对机体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除了配合医生做好监测工作,患者自身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的迹象,均应告知医护人员,以及时接受进一步评估与处理。

 

总之,肺癌的治疗不止依靠医护人员单方面的指导,患者的积极配合与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发挥治疗方案疗效的重要辅助。通过积极了解药物的基础“属性”、配合医护检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并做好自我管理、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可进一步提升药物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3,43(01):1-10+60.DOI:10.13286/j.1001-5213.2023.01.0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