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是慢性疼痛病重要的临床治疗药物之一,《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针对特殊的慢性疼痛病患者如老年、妇女和儿童以及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提出了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指南的推荐意见。关于慢性疼痛病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指南主要提出了以下推荐意见 。
原发性疼痛
慢性原发性疼痛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和诱导是其共同特征,治疗时注意全程评估、对因对症并重。(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纤维肌痛症(FM)、灼口综合征(BMS)和、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均属于原发性疼痛,治疗可选择
成人和儿童CRPS患者的炎症相关疼痛,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皮质类固醇治疗。(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2)
慢性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指由损伤和疾病影响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疼痛, 降低外周和中枢敏化程度是药物治疗的关键点。(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干预、对因治疗、促进神经修复、联合用药、足量、足疗程及多模式镇痛。(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首选离子通道药物、抗抑郁和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指发生在肌肉、肌腱、骨骼、关节或软组织等部位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疼痛,药物治疗需注意持续性炎症、结构改变及神经病理痛等不同发病机制。(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NSAIDs对炎症引起的轻中度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应用时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疗程。局限性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建议首选外用NSAIDs 贴剂。(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离子通道阻滞剂和中成药可有效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建议联合用药。(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慢性内脏痛
慢性内脏痛是指源自头颈部及胸腔、腹腔和盆腔内脏器官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药物治疗可针对机械因素、血管因素和持续性炎症等病因进行治疗。(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慢性内脏痛治疗强调对因、对症并重,常用非阿片类镇痛相关药物包括解痉药和三环
类
慢性癌痛
慢性癌痛包括慢性神经病理性癌痛、慢性骨癌痛、慢性内脏癌痛,需针对不同亚型进行对因治疗。(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神经病理性癌痛治疗遵循神经病理痛的用药原则,可应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离子通道药物。(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骨癌痛的非阿片类药物治疗包括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双膦酸盐、
内脏癌痛的药物治疗包括NSAIDs、离子通道类及抗抑郁/抗焦虑药物。(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2)
慢性头痛与颌面痛
慢性头痛与颌面痛是指至少3个月内,有超过一半的天数发生的头痛或颌面痛,伴有严重的情感障碍或功能障碍,其治疗原则重在预防和防止复发,积极控制急性发作。(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慢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
慢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是在手术后或者组织创伤后出现,排除由感染、复发的肿瘤等因素引起的疼痛,多模式、尽早治疗为主。(证据等级:A;推荐强度:1)
慢性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药物治疗通常选用离子通道药物、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以及局部贴剂。(证据等级:B;推荐强度: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