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起病急、病情凶险、致死率高,是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专家共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诊治原则、急救护理策略、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推荐意见。
急救诊治原则
推荐意见1: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应遵循早期识别,快速止血和保护器官功能并重的原则 (1A 级)。
推荐意见2:应结合病因、生命体征、
推荐意见3:应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进行容量复苏,
推荐意见4:对于大出血控制与未控制的患者应实施不同的容量复苏策略(1A 级)。
推荐意见5:出血患者止血是关键。应尽早启动多学科会诊,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患者,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完善相关检查化验, 启动介入手术止血或外科手术干预。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1A 级)。
推荐意见6:
推荐意见7: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应建立在液体复苏基础上,但对于危及生命的低血压(收缩压< 50 mmHg),或经液体复苏后不能纠正的低血压,在液体复苏的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提升平均动脉压至65 mmHg 并恢复全身血液灌注(1A 级)。
推荐意见8: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常规开展疼痛评估,同时进行循环功能监测,药物使用后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与自主呼吸兴奋性(1B 级)。
急救护理策略
推荐意见9:应制定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流程,建议包括紧急评估、通知医师、紧急处置、对症处理、动态观察五大步骤(图1)(1B 级)。
推荐意见10:休克时采取中凹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特殊
推荐意见11:动态监测体温变化,积极复温, 维持目标体温36℃~37℃(1B 级)。
推荐意见12:为避免无效或潜在危险的补液, 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实施
推荐意见13:补液反应综合评估方法为在短时间内补充一定液体量,根据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的变化、补液期间对液体的耐受性和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是否改善,结合床旁超声作出判断 (1B 级)。
推荐意见14:患者出血未控制、血流动力学未稳定,建议暂禁食或给予
推荐意见15:失血性休克患者多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应从主动沟通、安抚患者情绪、改善环境与睡眠、尊重患者尊严与隐私、健康教育和促进家庭支持等方面做好人文关怀(2C 级)。
疗效评估
推荐意见16:出血性疾病患者,给予紧急止血措施后,应动态评估止血效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检查、检验结果及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1A 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