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又称飞蚊症。先天残留于玻璃体内的胚胎细胞或组织、视网膜或葡萄膜的出血侵入玻璃体内,高血压、糖尿病、葡萄膜炎的出血或渗出物侵入玻璃体内,老年人高度近视眼的玻璃体变性,均可导致玻璃体液化而混浊。其他如眼外伤、眼内异物存久留、寄生虫或肿瘤等也可发生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受周围组织受病变的影响而发生的变性、出血、渗出等病理变化。表现为玻璃体混浊、液化、纤维膜的形成和收缩。
2. 玻璃体混浊分类
玻璃体混浊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
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
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患者以及
主要是因透明的玻璃体随着年纪老化,玻璃体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游离细胞、轻微的变性或液化的水样玻璃体与未液化的胶状玻璃体交界而形成的薄膜)投影到视网膜上所产生的现象,黑影随着眼球活动而飘动,但对
病理性的玻璃体混浊
与生理性玻璃体混浊不同,病理性玻璃体混浊通常是由玻璃体周围炎症、玻璃体内异物、寄生虫、外伤及附近组织的恶性肿瘤等引起的炎性渗出物、出血、色素颗粒、纤维条索及肿瘤细胞等,均可造成玻璃体混浊,一般可以通过做眼部B超即可发现,同时可以通过扩散瞳孔,检查可发现。
①玻璃体变性:
星状玻璃体病变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男性,75%为单眼发病,极少影响视力。以玻璃体内出现含钙的脂质白色小球为特征,但无玻璃体液化。白色小球粘连于玻璃体纤维,眼球转动时仅有轻微移动,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闪辉状玻璃体混浊通常可在玻璃体内见到结晶,光照后呈闪辉外观,结晶主要是胆固醇,也可为磷酸盐、酪氨酸等。产生的具体原因不明,一般无须特殊治疗。
(星状玻璃体变性)
②玻璃体脱离:
继发于玻璃体液化,如高度近视者和老年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漂浮增多,视野遮挡,应立即就医检查。
因为玻璃体脱离,以及视网膜变薄等其他原因,视网膜上可能出现裂孔,液化的玻璃体渗入裂孔中,导致视网膜脱离。
因此,视网膜脱离的初期症状就是眼前浮游物数量的急剧增多,对于这种病理性的飞蚊症,若放任不处理,将来可能会导致失明。
③玻璃体积血:
因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眼底出血。血液一旦进入玻璃体就会突然出现飞蚊症的症状,眼前就像蒙了一张红色幕布。
根据出血量和部位不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这种情况下,如果出血少可以自愈,一般采用止血药和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来治疗。但出血量较多,视力影响较大,需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激光或手术治疗。
(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
3. 玻璃体混浊的病因有哪些?
玻璃体混浊带给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当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慌张,要对病因有很好的认识,这样才能减少疾病带给我们的影响。
那么,玻璃体混浊的病因都有什么呢?
1、葡萄膜炎,炎性渗出物和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形成灰白色尘埃状、絮状或团块状混浊。
2、出血,因视网膜静脉炎、静脉阻塞、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出血进入玻璃体,在血液进入及吸收过程中形成红色、黄色、灰白色的片状或团状混浊。
3、色素,外伤、葡萄膜炎等使色素颗粒进入玻璃体。
4、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眼内肿瘤或全身其他部位肿瘤眼部转移,引起混浊。
5、眼外伤玻璃体内异物存留。
6、因眼外伤、出血、糖尿病等引起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生。
7、玻璃体变性,多见于老年人及高度近视者,玻璃体
4. 玻璃体混浊会失明吗?
这是很多患者都很关心的问题。玻璃体混浊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科疾病,一般情况下出现的玻璃体混浊并不算严重。如果感觉到对生活和视力有影响,可视情况而定去医院检查。
玻璃体混浊对视力的影响是随病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因而,患了玻璃体混浊会不会失明要视病情而定。
轻度玻璃体混浊如果能及时针对性治疗,平时注意保护眼睛,是可以逐渐恢复的。而不会导致失明这样严重的后果。
如何预防病理性飞蚊症?
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以免出现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并定期进行
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血压等全身指标,避免因为身体因素导致的眼底出血。
同时需多锻炼身体,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力,预防炎症的发生。
得了飞蚊症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生活作息:
改善作息,不要过度用眼睛,避免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减少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2)饮食方面:
补充充足的维生素。
(3)卫生与保护: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污垢进入眼睛。外出时可以通过佩戴太阳镜减少强光刺激,以及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4)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
(5)服用药物:
若饮食吸收效果不好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