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辰希,吴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在女性40岁之前发生卵巢功能减退,是一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疾病。POI患者卵巢功能损伤,存在着发生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1]。激素替代疗法是POI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它对于卵巢功能的治疗作用却微乎其微。原始卵泡体外激活、干细胞疗法以及线粒体的激活是目前有望成为POI恢复卵巢功能的突破性疗法,然而目前依然处于实验阶段。线粒体自噬在正常卵巢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线粒体是卵巢细胞能量供应的来源,同时也参与
导激酶1(PINK1)和E3泛素连接酶(Parkin)已被证实与POI相关[2]。此外,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也与线粒体自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进一步体现了线粒体自噬在卵巢功能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线粒体自噬在POI中的作用,以更好地了解POI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本综述总结了线粒体自噬在POI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其与卵巢储备的关系以及POI可能的治疗策略。
一、线粒体自噬与卵巢储备的关系
自噬主要分为3种类型,包括:微自噬,即溶酶体膜直接吸收胞质中的目的物质;巨自噬,包括自噬小体的形成以及与溶酶体的融合;分子介导的自噬,即某些蛋白通过特定标签被分子伴侣识别并运输到溶酶体膜继而通过膜受体/易位复合物转运到溶酶体腔中降解。“线粒体自噬”这一词最早出现在2005年,是在氧化应激产生了活性氧(ROS)的条件下,支持线粒体网络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机制。其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隔离膜出现、隔离膜延长、产生自噬小体、出现自噬小体-溶酶体复合物以及降解。然而线粒体自噬的过程机制仍然有待研究。其中泛素介导的PINK1-Parkin机制途径是线粒体自噬的一个经典通路。当线粒体的稳态失衡,过量的ROS生成,电子传递链受到阻碍,生物能量紊乱失衡,由此激活了P161NK4a/Rb、P53/P21通路使得细胞发生衰老以及与年龄相关的表型产生。同时P53/P21通路可以与PINK1-Parkin自噬途径相互作用。P53在细胞质中积累,与Parkin蛋白结合会诱导Parkin发生阻断隔离,阻止其向受损线粒体转位以及后续与PINK1的作用,因此线粒体的自噬受到阻碍继而导致受损线粒体的累积,而恢复线粒体的自噬可以延缓衰老[4]。在POI患者的颗粒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受损以及自噬能力逐渐下降,诱导线粒体自噬通路的发生可能会延缓颗粒细胞的功能损伤继而提高POI女性的卵巢稳态以及卵母细胞质量。
1.线粒体自噬在卵母细胞发生早期阶段的作用:卵母细胞的发生通常在女性的卵巢中从青春期开始,停止于女性的绝经期。然而,在POI的情况下,卵巢的卵母细胞库存用尽得更快,导致早期卵巢衰竭。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
生和种系囊肿分化的早期阶段,并由线粒体前融合蛋白丝裂融合蛋白诱导。线粒体分裂素的降低减少了线粒体融合的水平,导致线粒体分裂成不同的片段[6]。含有突变mtDNA的线粒体通过线粒体自噬蛋白ATG1、ATG8和非依赖Parkin线粒体自噬途径清除。此外,PINK1可以抑制突变型mtDNA的复制,从而使野生型mtDNA能够成功地进行竞争[7]。清除有缺陷的线粒体可能会触发有活性的线粒体复制以及最终选择[8]。在女性早期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促进受损线粒体自噬同时抑制受损线粒体复制和促进有功能的正常线粒体复制,这两个选择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为POI这类生殖细胞发育障碍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2.线粒体自噬与卵泡发育:女性卵巢中未成熟的原始卵泡的总数是在子宫内从生殖细胞团中建立起来的,被称为卵巢储备。对女性卵巢储备的评估被认为是生育能力的一个基本指标。在这些出生时总数在50~100万之间的原始卵泡中,只有大约400个能完全成熟为能够排卵和受精的初级卵母细胞,绝大多数注定要经历闭锁(卵巢介导的细胞死亡)[9]。POI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卵泡闭锁的增加,从而导致卵泡无法正常发育直至排卵。一项队列研究的结果显示,POI患者相关的基因里,卵泡发育的基因异常占比为35.4%[10]。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通过产生三磷酸
POI患者的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卵泡闭锁增加、卵泡发育异常,同时伴随着卵母细胞发生异常;线粒体自噬在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表明线粒体自噬可能在POI的各个阶段出现异常,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同时卵巢功能减退也可能会造成联级反应进一步损伤线粒体正常的自噬功能。
二、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可能的POI治疗策略
POI患者排卵异常,卵巢功能减退,正常的生育能力受损,严重影响年轻女性的身心健康。其传统治疗方法是激素替代疗法,但它无法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线粒体自噬可以选择性地清除细胞中受损的线粒体以此稳固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卵巢中的细胞包含着大量的线粒体,因此线粒体自噬在卵巢稳态中十分重要。线粒体自噬的抑制或过度激活都会带来卵巢功能的异常。针对线粒体自噬的治疗可能能够改善POI患者的卵巢功能异常。
1.细胞质移植:细胞质移植是指在卵母细胞中补充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代谢副产物、蛋白质和来自供体细胞质的RNA[16-18],这种转移可以通过显微注射完成。线粒体移植包括供体线粒体移植和自体线粒体移植,因供体线粒体移植存在异质性,该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显示,供体线粒体移植并不能有效提高囊胚质量,且可能对后代有负面的影响[19]。自体线粒体移植是指用自身正常细胞的线粒体替换卵母细胞的线粒体从而改善卵母细胞质量的方案。自体线粒体移植后,避免了受体与供体之间mtDNA的异质性,使得患者的胚胎质量改善,妊娠率和种植率都得到了提高,可作为治疗由于线粒体异常导致的卵母细胞质量下降的有效方法[20],然而其在技术上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实验和动物模型的安全性验证。
2.线粒体替代疗法:线粒体替代疗法包括纺锤体替代移植、极体替代移植和原核移植[21]。原核移植指受精后摘除亲本的原核并移植到去除供体原核的受精卵中[21-22]。纺锤体移植是在受精之前进行,从母体的卵母细胞中提取纺锤体复合物将其移植到无核供体的卵母细胞中[21-22]。这种技术相对于细胞质移植异质性较低,对胚胎的负面影响也较少。据报道,2016年世界上第1个应用纺锤体移植的婴儿出生[23]。然而除了mtDNA异质性导致的遗传学障碍以外,还存在着技术方面的挑战以及缺乏对后代健康的长期随访结果,因此该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地改善和提升[24]。
3.抗氧化疗法:全身抗氧化疗法提高生育能力可能会破坏ROS的病理和生理功能,改善线粒体的稳态。口服辅酶Q10(CoQ10)膳食补充剂显示出对卵泡液中的ROS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其可以作为POI的治疗方法[25]。已经有临床研究显示CoQ10片联合雌二醇片/
此外,近年来在药物设计和基因编辑方面取得了较新进展,如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可能允许更具体的治疗干预,以针对性地调控线粒体功能[33],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更广泛地测试才能验证其有效性。
三、总结与展望
线粒体负责卵巢中能量的产生,支持着卵泡的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后续的受精和胚胎的发育。然而在POI等功能受损的卵巢中,线粒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卵泡无法正常发育,闭锁卵泡增加,卵母细胞的质量逐渐下降。维持线粒体的功能,平衡氧化应激是卵泡正常发育的关键。在POI的卵巢颗粒细胞或卵母细胞中,如何促进线粒体自噬提高生育能力的机制仍然不清楚。目前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早期干预措施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临床验证,这也对促进POI患者卵巢功能和改善
参考文献略。
来源:生殖医学杂志2024年11月第33卷第11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