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的识别、治疗和预防建议
2024-12-02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心脏骤停

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相对罕见,但具有致命性,死亡率超过50%。由于患者通常处于全面监测之下,因此可以迅速识别心脏骤停的发生。近期,欧洲麻醉和重症监护学会(ESAIC)联合欧洲创伤和急诊外科学会(ESTES)共同制定围术期心脏骤停的识别、治疗和预防指南,旨在补充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复苏指南,并为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的识别、治疗和预防提供具体指导建议。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


➤监测


基于动物的评估标准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研究不能与人体研究相比。(专家意见)


尽管缺乏绝对临界值,但在心肺复苏期间对插管患者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有助于预测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的可能性并指导心肺复苏术。(2B)


胸外心脏按压期间进行有创性血压监测可能会提高质量并优化肾上腺素给药的时机。(2C)


除了标准(和侵入性)的监测外,如果专业技术人员在场,设备可用,且患者病情允许,建议在术中心脏骤停期间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定心脏骤停的原因并指导进一步的处理。(2C)


二、心脏骤停的处理


➤胸外心脏按压和开胸心脏按摩


推荐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C)


如果胸外心脏按压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且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无效,则应考虑开胸心脏按摩。(2C)


三、手术并发症的管理


➤气体栓塞


推荐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气体栓塞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C)


如果胸外心脏按压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且VA-ECMO不可用,则应考虑开胸心脏按摩。(2C)


➤肺栓塞


VA-ECMO应考虑作为最终治疗的桥梁,用于恢复循环和氧合。如果体外膜氧合不可用,也应考虑溶栓治疗。(1C)


➤无脉性节律


围手术期伴有室颤的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进行除颤。(1B)


围手术期出现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除颤。(1B)


对于P波性心脏停搏,,应进行紧急临时起搏。并立即解决可逆转的原因。(2B)


➤大出血


建议同时控制出血,大量输血和胸外心脏按压。(1C)


建议同时进行容量替代治疗和胸外心脏按压。(1C)


如果患者没有恢复自主循环,尽管有足够的容量治疗,可以考虑开胸心脏按摩。(2C)


对于经其他方法无法控制的出血患者,建议:


立即进行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2C)

复苏性开胸术和交叉夹持降主动脉或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2C)


➤张力性气胸


建议对疑似张力性气胸立即进行减压。(1C)


如果张力性气胸被证实或怀疑是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建议立即进行针刺减压。(1C)


建议在任何针刺减压尝试后进行开胸或置入胸腔引流管。(1C)


➤心包填塞


在疑似心包填塞时,应使用床旁超声确认诊断。(1C)


四、心包穿刺术


如果出现心包填塞,建议立即进行心包减压。(1C)


立即心包减压可以通过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或在心包积血的情况下采用复苏性开胸术。(1C)


五、应对心脏骤停的准备工作


➤心脏骤停小组培训


当针对围术期心脏骤停进行培训时,建议采取协调方案来提高机械CPR的质量。(2C)


➤医护人员培训


建议模拟练习作为医护人员的经验和培训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性。(2C)


六、临床最佳实践声明


➤低血容量性心脏骤停: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床旁即时超声可用于评估容积和心肌收缩力进行目标导向复苏。


推荐床旁即时超声用于:1)检测低血容量性心脏骤停的原因;2)区分真假无脉性电活动;3)目标导向复苏;4)排除其他可逆原因。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