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疗方案CVEP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的II期临床试验
2023-03-11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治疗面临重大挑战,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具有固有耐药性、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机会性感染率高以及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伴随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有研究表明,EPOCH(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阿霉素)输注方案可改善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因此该方案成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EPOCH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EPOCH-R)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目前探索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治疗的研究非常有限,除了使用利妥昔单抗外,其治疗方法与DLBCL相似。由于EPOCH方案需要中心静脉置管、应用生长因子以及具有需要住院治疗的毒性,因此限制了该方案在资源匮乏地区的使用。


基于此,Manju Sengar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新型治疗方案:CVEP(环磷酰胺、长春碱、依托泊苷和泼尼松龙)方案,一项初步研究结果显示,CVEP方案在PBL患者中疗效良好,中位随访19个月时,完全缓解(CR)率为88%,OS率为87.7%。在此基础上,Manju Sengar教授团队设计了一项I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CVEP方案在AIDS相关DLBCL和PBL患者中的疗效。


01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经组织学新诊断的AIDS相关淋巴瘤(DLBCL或PBL);(3)ECOG体能状态评分<4分;(4)CD4+T淋巴细胞计数≥0.05×109/L;(5)中枢神经系统(CNS)无受累。


CVEP方案的具体用药及方法如表1所示,21天为1个周期,患者最多接受6个周期的治疗。如果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延迟(如果在下一个计划周期的第1天计数未恢复),则给予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于大肿块(≥7cm)或结外病变或存在单部位残留病变的患者,给予受累野放射治疗(IFRT)(剂量45Gy,25次,>5周)。


该项单臂II期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为CR率,次要终点为3/4级毒性事件发生率、需要住院治疗的毒性事件发生率、2年无病生存(DFS)率以及中位依托泊苷血药浓度-时间>0.3mg/L。在第一阶段,研究将纳入19例患者,如果有≤6例患者应答则终止研究,否则将继续纳入20例患者,共计39例患者。考虑到失访和撤回知情同意,另外增加了3例患者。该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研究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表1

640 (5).png


640.png

图1


02 研究结果


1.患者临床特征

2011年5月-2017年2月,该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其中DLBCL患者26例,PBL患者16例。患者的基线特征如表2所示。患者的中位诊断年龄为43岁(范围,36-51岁)。诊断HIV感染和淋巴瘤之间的中位时间为2个月(范围,0–219个月),71.4%的患者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共有18例(42%)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0.2×109/L。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2/31例患者伴c-Myc基因表达。10/26例患者EBER-ISH阳性。21例DLBCL患者中,11例患者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型,8例患者为GCB型,2例患者不可分类。33.3%的患者表现为多个结外器官受累,胃肠道和骨骼受累最常见。分别有76%和66.7%的患者伴巨大肿块和乳酸脱氢酶升高。


表2

640 (1).png


2.疗效分析

第一阶段19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11例患者达到CR。第二阶段有23例患者入组。整个队列共有29例患者达到CR,意向性治疗患者的CR率为69%(29/42),可评估患者的CR率为80.5%(29/36)。第4周期治疗结束后,35例患者通过PET-CT评估疗效。2例患者死于治疗相关毒性,5例患者因社会原因停止治疗。第4周期治疗后意向性治疗患者的CR率为66.7%(28/42),可评估患者的CR率为77.8%(28/36)。DLBCL和PBL患者中达到CR的患者比例相似(意向性治疗患者中分别为69.2%和67.5%)。共有15例患者出现病情进展/复发,其中6例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RCEOP 1例;R-EPOCH 3例;EPOCH 1例;R-MINE 1例),4例患者达到CR。在病情进展/复发后,8例未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死亡,1例患者失访。


3.生存分析

整个队列共有17例患者死亡,其中11例与疾病有关,4例与AIDS有关,2例与治疗有关。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范围,2-109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DFS率分别为69.6%(95%CI,52.0%-87.2%)和65.3%(95%CI,46.8%-83.7%)。根据意向性治疗分析,患者的3年和5年OS率均为57.0%(95%CI,41.5%-72.5%),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9.4%(95%CI,33.6%-65.2%)和46.3%(95%CI,30.3%-62.2%)(图2)。组织学、年龄调整国际预后指数(aaIPI)评分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0.1×109/L对患者的生存无影响。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达到CR与更长的PFS和OS相关。在第4周期完成时的界标分析中,CR的影响得以维持。


640 (2).png

图2


4.安全性分析

所有患者共接受217个周期的治疗,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如表3所示。2例患者死于治疗相关毒性(肺炎和脓毒症)。18.4%的患者因治疗相关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中位住院治疗时间为5天(范围,2-28天)。共65个周期(30%)的患者需要G-CSF支持,中位时间为3(1-13)天。大部分3/4级不良事件发生在第1周期(28例),之后的周期中患者耐受性良好。


表3

640 (3).png


03 研究结论


该项单臂II期临床研究表明,CVEP方案在AIDS相关DLBCL和PBL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以及可接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Sengar M, Jain H, Shet T, et al. Phase II trial of a novel chemotherapy regimen CVEP (cyclophosphamide, vinblastine, etoposide and prednisolone) f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associated lymphomas. Br J Haematol. 2023 Feb. doi: 10.1111/bjh.1853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