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妮虹,张晓蓓,黎秋江,曾跃勤,昆明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昼夜节律( circadian rhythm) 是生物节律( biological rhythms) 的 一 种,由 中 央 振 荡 器 ( central oscillator) 和外周振荡器( peripheral oscillators) 组成, 大多都具有 24 h 的周期性。中央振荡器: 可见光被 认为是人类中最强大“主”时钟夹带线索,它通过视 网膜作用位于视交叉上核(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http: //pfxbxzz. paperopen. com SCN) 的中央振荡器,启动激素和神经元信号进而同 步外周振荡器。外周振荡器: 大多数外周组织和器 官( 肝脏、皮肤、心脏等) 都包含昼夜节律振荡器。 通常,它们受 SCN 的控制,而在进食受限,时差和轮 班时,它们可能会与 SCN 失去同步[1]。对小鼠的研 究表明,内部节律的破坏会导致早衰,并降低寿命和 生育率,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2]。皮肤是人体 最重要的保护屏障[3],也是衰老时最容易累及的器 官,衰老皮肤常常干燥缺水、胶原流失、皱纹横生,而 且还伴随
1 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昼夜节律由中央和外周振荡器相互关联形成的 转 录-翻 译 反 馈 环 ( ranscriptio-translation feedback loop,TTFL) 控制。脑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 白 的 类 似 蛋 白 1 ( brain and muscle-arnt-like 1, BMAL1) 和昼夜运动输出周期( 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CLOCK) 基因产物形成异二聚 体,结合到靶向节律基因的 E-box 元件上,从而激活 周期蛋白( period1-3,PER1-3) 和隐花色素( pryptochrome1-2,CRY1-2) 的转录。反过来,细胞质中的 PER 和 CRY 蛋白结合后进入细胞核通过抑制 CLOCK/BMAL1 蛋白二聚体的活性来抑制自身的转 录[4-5]。BMAL1 和 CLOCK 基因还能激活视黄酸受 体相关孤儿转录受体( 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 和母红血球病逆转录病毒( reverse erythroblastosis virus,REV-ERB) 的表达,前者 的产物激活 BMAL1 基因的转录,后者则抑制其表 达,从而进一步稳定了昼夜节律[6],具体机制见图 1。时钟基因 BMAL1、CLOCK、PER 和 CRY 在离体 培养的人皮肤细胞中表达,包括角质形成细胞、黑素 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4]。 图 1 昼夜节律分子机制 Fig. 1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ircadian rhythm
2 激素基础: 褪黑素
褪黑素( melatonin) 是一种多效性神经激素,是 昼夜节律中最重要的激素,主要由松果体分泌,受 SCN 的影响以昼夜节律的方式分泌,少部分由其他 外周器官分泌,包括肠道、性腺、视网膜和具有免疫 能力的细胞。褪黑素随节律而分泌,也可以反过来 直接作用于 SCN,影响昼夜节律的“时钟”机制。它 的产生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由来自视网膜的明/暗信 号严格调节,夜间达到高峰,而在白天则相对较低。 它还和年龄有关,新生儿的褪黑素峰值水平较高,而 老年人则开始下降[7]。皮肤中存在膜受体 MT1 和 MT2,是褪黑素的两个受体,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超 家族,Dong 等[8]发现随着年纪的增大皮肤成纤维细 胞膜上 MT1 受体数量也会降低。多年来对褪黑素 的研究很多,它能够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 能促使抗氧化酶产生,同时具有抗炎性,夜间高水平 分泌能够清除白天产生的过多自由基,修护肌肤屏 障[9]。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通过内分泌作用于皮 肤细胞,调控皮肤昼夜节律,Sandu 等[10]在大鼠的 皮肤研究中发现,褪黑素可以调节离体的成纤维细 胞中昼夜节律的幅度。种种证据表明,褪黑素对维 持和改变节律有重要意义。
3 昼夜节律与皮肤衰老
拥有细腻有光泽的肌肤一直是广大女性朋友毕 生追求的梦想,抗衰也是人类从古至今想攻克的难 题之一。光老化对皮肤的伤害很大,是主要引起皮 肤衰老的原因[11]。紫外线辐射会引起 DNA 损伤、 氧化应激和炎症,并抑制皮肤中的免疫系统,共同促 进皮肤衰老[12]。面部皱纹被认为是皮肤衰老最突 出的特征,先前的证据表明,真皮成纤维细胞和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过量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ROS) 会诱导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 ,MMP-1 能降解包括胶 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在内的细胞外基质,皮肤结构遭 到破坏,导致皱纹形成[13]。被毛发遮挡的皮肤虽然 不容易引起光老化,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这里的皮 肤也会衰老,进而影响毛囊功能,出现毛发变白变 脆,甚至脱落[14]。目前皮肤衰老的病理机制比较复 杂,主要有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15]、DNA 损伤、抗 氧化酶的下调[16]、黑色素沉积、水合失调、丝裂原活 化 蛋 白 激 酶 (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通 路、cAMP 通路激活等一系列复杂事 件[17]。这些机制似乎都和昼夜节律息息相关,受节 律基因调节。下面将从节律基因影响皮肤衰老的机制进行阐述。
1 BMAL1 和皮肤衰老 Joo 等[12] 用 UV 辐射 HaCaT 细胞造成了 DNA 损伤,同时导致 BMAL1 的 mRNA 和蛋白质水平下调。DNA 损伤是衰老的病 理机制,说明 UV 辐射会引起衰老可能是由于皮肤 节律失调导致。实验发现,瓜蒌提取物能够修复 DNA 损伤并上调 BMAL1 的表达,说明恢复节律可 能有利于 DNA 修复,从而防止衰老。作为昼夜节律 转录因子之一的 BMAL1 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必不可 少的核心节律基因,缺乏 BMAL1 的突变小鼠表现 出 ROS 水平上调,寿命缩短和各种早衰症状[18], ROS 积聚是衰老进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实验表 明,衰老可能是通过改变 BMAL1 的 表 达 来 控 制 ROS 产生实现的。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 酶,黑色素会影响皮肤和毛发颜色,UV 照射引发的 色素沉积是机体保护细胞免受 ROS 损伤的重要机 制。Hardman 等 [19]敲低人毛囊和皮肤细胞 BMAL1 基因,发现酪氨酸酶活性和表达均增加,黑素细胞和 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体数量也增加,这些现象可 能和黑色素保护细胞免受 ROS 损伤有关,但并未说 明和毛发颜色的关系,可能毛发颜色的变化与 BMAL1 关系不大。Silveira 等[20]发现,BMAL1 的丢 失与活性氧调节剂(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odulator 1,ROMO1) 的积 累 有 关,该蛋白负责诱导细胞内 ROS 的 产 生,这 进 一 步 说 明 了 BMAL1 丢 失 引 起 ROS 的产生。而 Ray 等[21]对敲除 BMAL1 的小鼠离 体肝脏组织切片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发现仍然有 大量转录本节律性表达来维持昼夜节律,说明机体 有复杂的节律系统,但不能说明 BMAL1 不重要,目 前在节律和衰老关系中它仍然占有重要地位。Sun 等[22]揭示了 BMAL1 和 CLOCK 在永生化角质形成 细胞( immortalized HaCaT) 和原代人角质形成细胞 ( primary human keratinocytes,HKC) 中控制细胞凋亡 和 UVB 辐射引起的 DNA 损伤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 多种证据表明 BMAL1 的下调和缺失会伴随着 ROS 产生和 DNA 损伤,恢复它的表达又会伴随 DNA 修 复,正常的 DNA 修复是肌肤保持年轻的基础,由此认 为 BMAL1 可调节 DNA 损伤和修复来控制衰老进程。
2 PER 和 皮 肤 衰 老 皮肤暴露于紫外线时, MMP-1 的表达会上调并引起 DNA 损伤,MMP-1 是 胶原降解的元凶,紫外线并不是造成衰老的唯一因 素,通过不同途径上调 MMP-1 都能导致皮肤衰老。 Yeom 等[23]用 PER2-siRNA 和 PER3-siRNA 分别转 染 HaCaT 细胞,发现在敲低 PER 基因的同时促进了 MMP-1 蛋白的分泌,其中敲低 PER3 基因后 MMP-1 上调最明显,表明 PER 基因可以调节 MMP-1 的分 泌进而影响皮肤衰老。研究[24]还发现,PER2 基因 突变会引起头发变白和脱发增加。ERK,JNK 通路 属于 MAPK 通路,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两条通路,它 们的激活是皮肤走向衰老的常见原因。在哺乳动物 中,光信号通过视网膜神经末梢释放
3 其他基因和皮肤衰老 水合蛋白 3( aquaporin 3,AQP3) 通常在皮肤表皮和基底上层表达,在水和
4 结语
近年来,昼夜节律在皮肤衰老中的研究越来越 多。从 基 因 上,主 要 研 究 了 BMAL1、PER 以 及 CLOCK 的变化; 从病理机制上,主要研究了 ROS、 DNA、MMP-1、AQP3 的变化和 MAPK 及 cAMP 途径 的激活。目前的研究将节律基因变化和常见皮肤衰 老引发的病理机制结合起来,为皮肤抗衰提供了一 个新视角。蓝光的广泛使用,使人体生物节律被打 乱,ROS 产生增加肌肤损伤,褪黑素分泌减少影响 睡眠,共同作用最终引起皮肤衰老。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通过探讨蓝光打乱节律去影响皮肤衰老的研究 还较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填补此处的空白,相信 未来这将是抗衰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略。
来源:李妮虹,张晓蓓,黎秋江,曾跃勤.昼夜节律在皮肤衰老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03):343-346+35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