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俊辰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既往体健的27岁男子,突然出现
简要病史
27岁男性患者,既往体健,因发热10余天入院。10余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发热峰值达39.5℃,于当地医院治疗后,仍发热。
入院查体:T:37.5℃,P:82次/分,R:22次/分,BP:126/62 mmHg ,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四肢活动可,肌力、肌张力正常。
血生化:AST 42 U/L,ALT 45 U/L,ALP 83 U/L,
遂给予
但关于是否加用其他抗布鲁氏菌治疗药物,大家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患者目前肝功能损伤严重,待肝功能恢复后再治疗布鲁氏菌;另一方认为,停用利福平且需要改用对肝损伤程度较轻的二线抗布鲁氏菌药物,否则患者原发病得不到治疗,患者得不到受益。那么接下来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明确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人以及牛、羊、猪、犬等动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病,每年新增病例超50万例,在一些国家的流行率超过每10万人口10例。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需氧球菌,可通过皮肤擦伤、摄入受污染的肉类以及吸入或粘膜暴露而传播给人类。
布鲁氏菌病可表现为4种不同的形式,即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复发性。根据受累部位和感染阶段的不同,症状会有所不同。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周,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大量盗汗、
布病的诊断和治疗
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即可作出诊断,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病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低,因此血清学检查在诊断中意义日益重要。
Akhvlediani T等研究表明,布病治疗中复发和治疗失败的发生率为10%-20%,因此把握布病的治疗原则即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和慢性化。治疗过程主要检测
表1 治疗
注:多西环素:100mg, 每天二次,口服;
本例患者该如何继续治疗?
本例患者选用的“利福平+多西环素”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那么患者肝功能损伤究竟是哪种药物引起的呢?
首先来看利福平,利福平为
那么多西环素呢?多西环素属于半合成
考虑到布鲁氏菌病治疗原则强调联合、足量,那么如何选用另一种无肝脏毒性或肝脏毒性较小的药物呢?β内酰胺类药物如头孢曲松是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阳性菌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对布鲁菌具有良好的作用。该药在体内不经生物转化,以原形排出体外,约2/3通过肾脏,1/3通过胆道排泄,因此对肝功能损害极小。
因此,最终决定给予患者继续使用多西环素,并加用头孢曲松及保肝药物治疗,既能继续治疗布鲁菌病,又对肝功能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目前最好的选择。1周后,患者复查肝功能,转氨酶较前明显下降,表明更改后的治疗方案是有效的。
小结
1. 布鲁氏菌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
2. 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伤,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分析哪些药物导致的可能性大,在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治疗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停药及换药。
参考资料:
1.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传染病杂志[J]. 2017; 35(12): 705-710.
2. G Pappas, P Papadimitriou, N Akritidis, et al. The new global map of human brucellosis. Lancet Infect Dis[J]. 2006; 6: 91-99.
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J]. 2013; 36(10): 732-736.
4.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 M. Kathleen Glynn, dvm, mpvm, et al. Brucellosis. JAMA[J]. 2008; 233(6): 900-908.
6. T Akhvlediani, Bautista CT, N Garuchava.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brucellosis in the country of Georgia. PLoS One [J]. 2017; 12: e017037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