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院区 王亚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其最主要表现是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剧烈疼痛导致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LDH一般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其发生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对LDH患者疼痛的认知和研究逐步深入,特别是疼痛导致的恐动症,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90年,Kori等首次提出恐动症(kinesiophobia)的概念,即个体受到疼痛性刺激,害怕活动会造成再次损伤,而导致对运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非理性的恐惧心理。LDH恐动症患者会夸大疼痛感知,将疼痛感觉灾难化,对康复锻炼产生恐惧心理,减少家庭和社会活动,严重者甚至出现废用综合征。长期恐动症导致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罹患精神疾病和轻生念头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LDH恐动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国内医护人员对LDH患者恐动症的重视,进而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降低LDH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LDH患者恐动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恐动症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外多位学者通过邮件调查、问卷调查、访谈患者等方式对不同国家、地区、病种恐动症的发生率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地区、病种之间,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而LDH患者恐动症的发生率高达45%。且研究发现,恐动症是影响LDH患者康复锻炼的敏感指标,LDH恐动症患者术后康复结局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无恐动症患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恐动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改善康复结局。
国内学者对恐动症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针对恐动症的调查研究较少。2012年胡文首次将“Kinesiophobia”翻译为恐动症。2015年刘丽丽等、伍青等也在研究中引用了恐动症的概念。胡怡香宋莹莹等也对不同病种的恐动症进行了调查研究。2017年蔡立柏等研究表明,恐惧回避信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有效干预可以减少患者工作生活中的恐惧回避信念,减少肢体功能性废用,控制腰腿疼的发展。
恐动症对LDH患者的不良影响
影响患者疼痛认知,产生消极行为改变 Bunzli等研究表明,LDH患者出现恐动症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害怕运动或康复锻炼会加重自身的腰腿疼;另一种是担心运动或康复锻炼会引起腰部的再次损伤,加重病情。LDH急性期疼痛剧烈,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转为慢性或持续性疼痛。恐动程度越高,疼痛感觉越强烈,患者会将疼痛信念放大,将康复锻炼及运动视为对自身的威胁,从而产生消极的行为改变,少活动或者拒绝活动,长时间甚至导致机体失能,这与Filar⁃do等研究一致。
改变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LDH恐动症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疼痛感和灾难化想法,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可引起LDH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与Ulug等的研究一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LDH疼痛患者抑郁症发病率约为52%,而LDH恐动症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64.6%。2013年Antunes等研究表明,恐动症和抑郁症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LDH患者由于疼痛导致身体活动减少,使其产生紧张、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的积累会逐渐加重患者对运动的逃避,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社交活动的减少,肌肉运动能力减弱,身体协调性降低,去适应作用增强,更进一步加重恐惧、挫败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患者进入恶性循环,逐渐丧失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LDH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
人口社会学因素 影响LDH患者恐动症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其中,性别因素国外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Misterska等的研究表明,LDH恐动症患者中,女性人数是男性人数的6倍,主要考虑与女性对疼痛较为敏感、耐受力较低有关。而Moraes等的研究表明,LDH恐动症患者男性占65.1%,女性占34.9%,主要考虑与男性做为家庭支柱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较女性更易产生负性情绪且回避康复锻炼及运动,与Koho等的研究结果一致。Misterska等的研究表明,已婚患者的恐动程度明显高于单身患者,主要考虑与已婚者的家庭支持、对配偶的依赖心理有关。Cook等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LDH患者恐动程度降低,主要考虑为患者自身疼痛阈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有关。Moraes等的研究发现,家庭收入高的患者恐动程度相对较低,主要考虑与低收入患者的经济负担大,担心疾病预后差,负性情绪高有关。Fletcher等的研究表明,患者对疼痛知识了解越多,恐动程度就越低,考虑为患者了解LDH相关知识有助于帮助患者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康复锻炼及运动有关。虽然不同研究中人口社会学因素对LDH疼痛患者影响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其对恐动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某一特定行为的主观意识判断。Larsson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疼痛相关性恐惧与躲避行为的中介变量,也是疼痛性残疾的有效预测指标。当自我效能低时,疼痛相关恐惧增强,会导致疼痛加重及功能性残疾,当自我效能高时,疼痛相关恐惧增强,不会导致疼痛加重及功能性残疾。因此,医护人员在LDH患者治疗与康复宣教中,应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恐动症和提高自我效能,消除负性情绪,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及运动,早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测量工具
恐动症评分表(TSK) 恐动症评分表(TSK)是对LDH疼痛患者恐动症评估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患者自测,已被多个国家翻译使用。该量表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1~4分别表示强烈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总分17~68分,>37分即可诊断为恐动症,得分越高,代表恐动程度越高。Koho等研究表明,恐动症能够影响LDH疼痛患者的运动水平,并且测得该量表Cronbach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