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亭亭,马鹤,姜葳,刘宇,潘振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临床常通过体外循环(CPB)时的
1.理论基础
血液从脑静脉窦流入颈内静脉球。颈静脉球是颈内静脉起源的扩张孔。从乙状窦排出到颈内静脉的血液很少与大脑外的血液混合。由于该处的血液不受外部血液污染,因此SjvO2可以准确反映脑氧供应与耗氧量之间的关系.SjvO2的正常基线值为54%至75%。如果它的值大于75%表明脑供氧超过脑氧消耗。当值低于50%意味着脑氧供应量低于脑氧消耗量。
如果脑灌注(CBF)不能满足脑氧代谢的需要,可能会引起低灌注相关性缺氧。当SjvO2低于40%时,可能会发生脑缺氧。正常情况下脑血流每分钟750-1 000 ml,并且脑血流分布不均,平均约为54 ml(100 g·min),临界脑血流的概念是以脑丧失电活动和代谢功能为界线的,脑电活动衰竭的脑血流阈值一般认为是16-17 ml(100 g·min).脑的代谢需要丰富而稳定的能量供应,因此,局部脑血流,脑代谢的动态平衡决定了脑功能是否良好。
实验室监测脑血流的方法主要有Xe清除法,正电子发射断层,阻抗法,经颅多普勒,近光红外线法和激光多普勒法。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监测脑血流,无法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因此,通过便捷的间接方法监测脑血流以预防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产生损害的方法应运而生--颈内静脉氧饱和度监测。颈内静脉饱和度监测是通过监测脑静脉血的血氧饱和度,反映脑氧供和氧需求之间的关系,间接反映脑血流情况。
2.相关临床试验进展
有两个关于儿童心脏手术进行体外循环的临床研究发现儿童发生灌注不足的几率更高。其中,Zhiyong Hu等人认为与麻醉诱导后的测量结果相比,CPB 开始时、夹闭升主动脉时、CPB 开始后20 分钟、冠状动脉再灌注和CPB 结束后SjvO2显著降低。这与Tomoko Goto等人临床对比试验的观点是一致的。
围手术期和术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是CPB 下儿童心脏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
CPB 复温期间能够预测神经功能损害的SjvO2值域尚不清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颈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预示着认知能力下降。而在低温前或者低温期间SjvO2超过75%者,也是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征兆。近期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特定厂家的仪器在体外循环期间实施了对SjvO2可靠的连续监测,包括低体温以及血液稀释的整个过程,其中低体温和血液稀释被认为是全脑低灌注风险最大的时期。脑损伤是心脏手术后引起死亡最常见原因,发病确切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微栓子的形成和脑低灌注是多种致病因素中重要的一环。
现已有研究证明大脑血流量短期内的增加,大于大脑代谢需求(充血),会增加微栓子的形成几率,而大脑灌注量不足亦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因此大脑供需之间的平衡是CPB 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SjvO2的连续测定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具有平衡调控脑血流量和代谢(CMR )的重要指导意义,可用于治疗大脑功能损伤,临床上亦应用于CPB 下心脏手术期间脑部功能监测。低温体外循环的目的是保持大脑供需平衡。然而,在CPB 复温期间,平衡被打破,重新活跃起来的大脑对氧气和新陈代谢的需求增加,大脑供需失衡在复温过程中开始出现。
血液的稀释进一步降低了动脉氧含量,尤其是在快速复温期间,固定泵流速可能无法满足大脑代谢所需求的氧气,失衡将更加明显。虽然我们的数据尚不充足,但研究者的发现或许可以提供一些缓解心脏手术后大脑功能受损的方法。术前和术中大脑功能的改善,术中连续的监测SjvO2和即时的干预,如增加灌注压和
另外一个引起SjvO2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非搏动性灌注,非搏动性灌注导致的反应性脑部血管收缩和脑血管微血栓栓塞,引起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限,使机体无法对脑氧耗的增加做出适宜的补偿性反应。
3.SjvO2监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一般我们进行SjvO2监测需要将光纤血氧计导管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插入右侧颈内静脉,直到颈静脉球。遇到阻力后将导管抽回距离遭遇阻力的部位约3-5 毫米,一般利用射线照片定位颈静脉球导管尖端。正确定位的导管尖端应该位于颅侧的一条直线上。导管连接入一个分析系统,在体内进行校准后,从导管中抽取血样以进行分析。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的是脑静脉窦的不对称性。
Beards SC等人选取25 名健康者,对其进行脑部核磁定位,并进行SjvO2监测,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论相符,揭示了硬脑膜静脉窦的不对称性,并提出了脑部各区域血流量的近似值。同时他们也强调了血流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大脑的幕上,这是临床上最常遇见的情况。横向窦旁是脑静脉饱和度变化的最敏感的位置,通常我们可以通过颅底采用颈静脉闭塞试验或导管插入前的超声来评估导管的最佳放置位置。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施行,导管放在右边较为合适,因为多数人的右侧横窦较大。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高达35%的患者中显著存在脑部血流的不对称,这些患者最大横向窦在左侧。
此外,当我们测量幕下间隔的SjvO2时,导管放置在较小的横窦可能更加敏感。其次,试验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SjvO2的测量数值取决于抽取血液的速度,抽取血液的速度越快SjvO2的测量值也会越高。过快的血液提取速度可能会增加颅外供血静脉的血液混合,从而导致SjvO2水平的升高。
总之,从颈静脉球(JVBC)中抽取血液的速度会影响SjvO2和CBF值。为了避免高估SjvO2和CBF,血液样本应该以大约2ml/min 的速度缓慢抽取。尽管如此,但有很好的证据表明,除了一小部分(3-7%)颈静脉球血外,所有的脑部血都流出了大脑半球。然而,在颈静脉球下方,颈内静脉亦接收面部和下颌后静脉血液,导致大量颅外血液混合,进而导致SjvO2值不准确。杰克布森等人已经表明,如果JVBC 尖端放置在离颈静脉球> 2 厘米的地方,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大脑外污染。
4.什么类型的患者更适合应用SjvO2监测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在常温体外循环期间,先前存在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19 名年龄相仿的对照患者,10名糖尿病患者和9 名已存在中风的患者将4.0 法国光纤血氧饱和度导管插入右侧颈静脉球监视内部SjvO2。选取了7个时间点测量血液动力学参数,分别是:在麻醉诱导后和开始手术前、刚开始体外循环时、体外循环开始后20 分钟、旁路开始后40 分钟、旁路开始后60 分钟、旁路停止后、操作结束时。结果发现,在开始手术后20 分钟和40 分钟时,糖尿病和
总之,我们认为对于高龄,术前有冠状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当关注SjvO2,及时发现脑灌注不足。即使是小片的脑
另外,有研究人员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中进行连续SjvO2的监测,并得出结论,认为连续SjvO2监测或许可以代替间断抽血的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脑部损伤的预防。基于脑损伤是心血管手术术后致死原因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术后对患者进行SjvO2的监测。在
重症脑梗死患者,脑半球氧供需失衡,表现为明显供大于需求,这与脑血流-代谢耦联机制有关。梗死部位的脑血管闭塞,当闭塞血管面积超过脑摄氧所能代偿的范围后,缺血脑组织
5.SjvO2监测并发症与禁忌症
颈部
6.结论
虽然有研究表明SjvO2是一个粗略性的诊断指标,只有在脑缺氧范围大于13%时才会下降<50%,其敏感性为3.3%,特异度97.7%,假阴性率96.7%,假阳性率2.3%。但总体来讲,大多数学者认为SjvO2用于体外循环中可以提供一个早期诊断有无脑部缺氧的指标,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区别脑缺氧和脑血管
来源:谢亭亭,马鹤,姜葳, 等.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7):1266-126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