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念珠菌是普通人群中常见的共生菌,高达75%的个体可从口腔,胃肠道和生殖道中培养出念珠菌。监测研究发现,在HIV感染者中黏膜念珠菌携带率较高,口咽
诊断推荐
➤口腔和食管念珠菌病是临床诊断。(2B,中等质量证据)
➤在抗真菌治疗期间,当念珠菌病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时,为确定持续存在的症状是否反映了一种唑类耐药菌株或另一种诊断,需对假丝酵母菌进行微生物学确认和
➤对于存在食管症状但无口咽念珠菌病,对初始治疗无应答以及复发的患者,应进行内镜诊断。(1C,低质量证据)
治疗推荐
➤基于对更新的Cochrane数据库的系统回顾,
➤氟康唑和局部治疗在治疗唑类敏感口咽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相同,但唑类药物治疗的复发率更低。对低复发风险的轻微口咽念珠菌病,局部治疗可考虑作为氟康唑的替代疗法。(1B,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氟康唑用于治疗HIV携带者中至重度口咽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以及唑类敏感菌株感染。(1A,高质量证据)
➤局部治疗或口服氟康唑可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方法与HIV阴性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1A,高质量证据)
表1 念珠菌感染抗真菌治疗
预防和cART治疗的作用
➤不建议对黏膜念珠菌病进行常规预防。(1B,中等质量证据)
➤cART是降低粘膜念珠菌病发病率的主要干预措施。(1A,高质量证据)
参考来源:
British HIV Association/British Infection Association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2019.HIV Med. 2019 Oct;20 Suppl 8:2-24. doi: 10.1111/hiv.1280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