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高祎濛报道 王涛审校
【据《Allergy》2018年8月报道】题:血管性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以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二者兼有为特征,在没有可识别的诱因下反复发作,持续6周或更长时间。血管性水肿指皮肤组织迅速肿胀,肿胀较荨麻疹更深,好发于面部、口腔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据统计33%~67%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同时出现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29%~65%的患者仅表现为荨麻疹,1%~13%的患者仅表现为血管性水肿。
ASSURE-CSU(慢性自发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经济和人文负担评估)是一项世界上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观察性研究,共纳入病情未得到控制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673人,医生从病历中整理血管性水肿的数据,与患者自我报告的数据进行比较。有血管性水肿组的患者在病历记录中、患者自我报告数据中均有出现血管性水肿,无血管性水肿组的患者在病历记录中、患者自我报告数据中均未出现血管性水肿,有偏差类别组的患者仅在医疗记录或患者自我报告数据二者之一中出现血管性水肿。对有血管性水肿组患者和无血管性水肿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活动度、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生产力和医疗资源利用率(HCRU)。在校正协变量后,回归分析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与血管性水肿的关系。
图 有血管性水肿组患者的平均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TD)高于无血管性水肿组患者(17.6 vs 14.6, P<.01),有偏差类别组患者未进行统计学分析。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TD),每日两次评估荨麻疹数目、瘙痒程度的平均值,共计7天的总分。
研究结果发现,在纳入评估的患者中,有血管性水肿组、无血管性水肿组、有偏差类别组分别有259(40.3%)、173(26.9%)、211(32.8%)位患者。有血管性水肿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活动度对HRQoL、生产力和HCRU的影响超过无血管性荨麻疹组的患者。经校正协变量后,与无血管性水肿组患者相比,有血管性水肿组患者的平均DLQI明显升高(代表更低的HRQoL)(9.88 vs 7.27, P<0.001)。有偏差类别组患者的结果与有血管性水肿组患者相似。
这一研究表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血管性水肿报道不足,与无血管性水肿的患者相比,血管性水肿对于日常活动、工作、HRQoL、HCRU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与血管性水肿患者的沟通,以便更好地控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症状。
来源:医学参考报皮肤病与性病学频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