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潮金,关宇,黑子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上
1.URTI现状
URTI是儿童的常见病,通常在4岁以内平均每年出现8次,随着年龄增长,成人每年约有2次URTI,冬季多见。URTI通常由病毒引起,鼻病毒可占80%,此外还有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URTI可以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也较常见。多数研究认为,具备以下2项症状即可认为患有急性URTI:鼻涕、咽痒咽痛、打喷嚏、鼻塞、精神萎靡、
Emanuel等通过住院前评估门诊分析了12537名拟定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现有17.6%~29.4%的患儿在等待手术期间并发URTI。在接受镇静治疗的患儿中,从近期感染、合并清亮分泌物的URTI到合并脓性分泌物的URTI,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依次升高,而与非呼吸系统的不良事件无联系。URTI患儿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包括气道
2.URTI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虽然大多数URTI属自限性疾病,但呼吸道感染后的高反应性状态可持续4~6周,呼吸道阻力增高可持续达5周。感染解剖位置不同可出现相对应的症状,感染也可蔓延到气管,引起气道急性炎症。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为特征。组织学重构体现在上皮下基质层网状增厚、平滑肌细胞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以及新生血管增加,与
URTI的另一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毒感染部位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可升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引起分泌物增多和反射性咳嗽。于病毒损伤部位,炎性介质释放可抑制中性肽链内切酶的活性,使速激肽、神经肽累积,诱发支气管平滑肌持续收缩。突触前膜的M2受体受病毒编码的神经氨酸酶抑制,乙酰胆碱负反馈减少,出现持续气道平滑肌收缩。
3.围术期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围术期的物理因素如插管刺激、拔管刺激、冷热变化、吸入刺激性气体等均可引起反射性咳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分泌物增多。URTI患儿围术期并发症主要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包括喉和支气管痉挛、屏气、呛咳,继发气道梗阻、低氧血症等。其他并发症包括
喉痉挛多发生于麻醉深度的Ⅰ~Ⅱ期,喉头有异物刺激,如分泌物、血液、口咽通气道、插管和拔管的过程都是喉痉挛主要的诱发因素,轻中度喉痉挛均在吸气时呈现喉鸣,而重度喉痉挛还会出现呼气相喉鸣音、声门紧闭致气道完全阻塞。一项关于儿童心脏手术预后研究表明,病毒性URTI患儿的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时间和带管时间延长,但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暂未发现多重感染影响预后。
尽管合并急性期URTI会增加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但Tait等研究了1078名1个月~18岁的择期手术患儿行全麻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合并急性期URTI的患儿能安全度过择期手术围术期。
4.风险评估
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可将URTI分为3级。感染症状严重,提示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对于不合并发热、
麻醉因素有:气道管理(气管插管>喉罩>面罩)、麻醉药物使用(地氟醚>七氟醚>
怀疑合并未诊断的哮喘或细菌感染时,需要儿科医生会诊协助,针对气道高反应性的特点优化围术期麻醉计划。充分、准确的病史和临床检查有助于评估多数URTI患儿围术期麻醉风险。Lee等提出一个对URTI患儿实施麻醉的风险评分,简称COLDS评分,包括以下五部分:C:目前的症状和体征;O:症状出现的时间;L:肺部疾病;D:通气方式(包括气管导管、喉罩、面罩等);S:手术类型。每部分由1、2、5三个分值组成,分值越大意味着风险越高。每个部分的最高得分(5分)被认为是围术期的一个“危险信号”,增加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评估和优化应当更完善。
Cohen等在一个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1283名合并近期URTI的患儿以及20876名无URTI症状的患儿,结果提示伴有URTI症状的患者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为无症状者的2~7倍,行气管插管时则升至11倍。近年研究认为,目前或近期URTI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24%~30%)是无URTI患儿(8%~17%)的1.5~3倍。
5.麻醉决策和处理
5.1麻醉评估与决策流程
儿童急性URTI后气道高反应性维持时间还未完全确定,但明确的是在感染症状消失后气道高反应性仍然存在,这为手术时间是否推迟及延期带来不确定性。目前暂无随机对照试验提示对于URTI患儿最佳麻醉时机。研究认为,目前和近期URTI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真正需要取消手术的URTI患儿并不多。不加选择取消所有URTI患者的手术可防止意外,但同时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在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负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更多的麻醉医生赞同无并发症的轻症患者在非气管插管下,可以安全地完成手术而不增加麻醉风险。规范化URTI患儿术前评估及决策流程旨在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主要内容见图1所示:(1)有URTI症状而无其他并发症,可如期进行择期手术;(2)严重感染症状的患儿,如伴有疲乏无力、咳痰、脓涕、体温高于38℃及其他肺部感染征象,推迟手术至少2周,先行抗感染治疗;有近期感染史或症状不严重,不需实施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可以按期手术;(3)有近期感染史或症状不严重,需实施全身麻醉并伴有以下高危因素者,应权衡风险和利益后再做决策:需要气管插管、涉及气道的手术,大量流鼻涕、鼻黏膜充血,曾有哮喘发作史或父母吸烟、
目前对URTI患儿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尚未明确,且URTI病程、呼吸道高反应性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在接受急诊手术的人群中,可参照择期手术的评估流程。评估气道条件时,应当注意感染是否合并未发现的气道、食道异物,可表现为反复喘息、
一项关于
5.2术前准备
尽量改善患者的URTI症状,必要时先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纠正,包括减少二手烟的吸入等。合并URTI患者术前给予抗胆碱药能减少由气道分泌物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有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Ungern-Sternberg等报道,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在术前5d联合应用
5.3气道管理
对于婴儿,使用喉罩相比于气管导管能减少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18%vs53%),对于主要并发症(如喉痉挛和气管痉挛)也有差异(4%vs19%)。对URTI患儿,尽量选择侵入性更低的气道装置,使用面罩优于喉罩优于气管导管。当患儿围术期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风险较高时,应有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进行气道管理,减少操作失败的可能。
近期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对于6岁以上、至少有2项危险因素并使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的儿童,术前给予吸入沙丁胺醇尚不能降低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对于出现不良事件的患儿,缩短其复苏时间可能有帮助。喉痉挛是对刺激的反射性过度兴奋,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并不能带来获益,但静脉用药能减少拔管后喉痉挛发生率,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也能抑制
在高风险患儿或高风险操作当中,建议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抑制喉痉挛,如在喉罩上使用利多卡因胶润滑可能减少术后咳嗽。合并URTI患儿气道敏感性较高,需预防支气管痉挛急性发作,最重要的原则是在气管插管前对气道进行充分麻醉。研究报道急性URTI的患儿行气管插管明显增加呼吸道并发症,应尽可能避免插管,特别是在年龄较小的婴儿。同时,插管不宜过深。建议随时注意患儿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维持足够的全麻深度;术中避免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应慎用
5.4麻醉药物选择
在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当中,联合使用静脉
5.5术后苏醒
URTI患儿苏醒期由于气道管理(使用气管导管或喉罩)、拔管、疼痛刺激、分泌物,容易诱发呼吸道不良事件,如喉痉挛、气管痉挛等。轻中度URTI使围术期分泌物增加,咳嗽、多痰、SpO2下降的发生率较无活动性URTI患儿增高,手术中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术后深麻醉下吸痰、拔管可能带来获益。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减少咳嗽,但可能引起需要简单处理的呼吸道梗阻,目前更倾向于深麻醉下拔除喉罩,能减少SpO2下降和咳嗽的发生。拔除气管导管时采用肺复张、深麻醉或完全清醒下拔管都有助于减少喉痉挛。喉痉挛发生时应停止所有潜在的不良刺激,可予纯氧正压通气,静脉输注丙泊酚,使用琥珀酰胆碱缓解喉痉挛。
6.结语
综上所述,URTI在儿童中常见,出现频率高,所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持续时间较长,行择期手术的时机尚无定论,衡量风险后建议严重患儿推迟手术。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类型和麻醉操作等相关。围术期需特别关注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受限,术前执行充分详尽的评估流程,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法,精准用药,术中严密监测、做好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各种刺激及带来的不适,有助于减少围术期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儿平安度过围术期。
来源:陈潮金,关宇,黑子清.合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