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耐受的关键介质,其介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反应。毒性反应表示免疫系统激活并攻击宿主细胞,这种脱靶活性是否表示同时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仍存在争议。来自美国的Douglas B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了皮肤毒性反应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研究细节及主要结果
来自单中心的318例患者(202例为男性,中位年龄63岁)中,120例(38%)患者发生皮肤毒性反应更有可能接受了伊匹单抗+
表. 临床信息
产生皮肤毒性反应患者的应答率是未产生皮肤毒性反应患者的两倍(60.0% vs. 28.6%)(P <0.001)。产生皮肤毒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为797天,显著优于未产生毒性反应的患者(112天)(P <0.001),有和无皮肤毒性反应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分别为1,691天和526天(P <0.001)(图A)。
图.生存分析
多变量分析显示,皮肤毒性反应与优异的应答率独立相关(OR,3.58; 95%CI,2.17~5.90;P<0.001)。
研究进一步评估了皮肤毒性反应类型是否与临床结果相关(瘙痒vs白癜风vs其他所有
为了确定产生皮肤毒性反应的时间是否与治疗结果相关,研究者比较了3个月内(n = 79)和3个月后(n = 41)产生皮肤毒性反应的患者。结果显示,疗效较好与较晚发生毒性反应最相关,其次是早期产生皮肤毒性反应,再次是无皮肤毒性反应,RR分别为68.3%、55.7%、 28.6%,P <0.001),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383天和112天; P <0.001),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1065天和526天; P <0.001)(图C)。 多变量分析显示,晚期毒性反应(OR,5.72; 95%CI,2.72~12.03; P <0.001)和早期毒性反应患者的RR明显改善(OR,2.75; 95%CI,1.55~4.89; P <0.001)。
最后,研究者评估了局部类固醇激素(n = 47)治疗,全身类固醇激素(n = 14)治疗或无类固醇治疗(n = 59)是否影响皮肤毒性反应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RR分别为61.7%、57.1%和59.3%(P = 0.94),中位PFS分别为797天、305天和488天(P = 0.67)和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641 天和1691天 (P = 0.30)(图D)。
讨论与小结
皮肤毒性反应与接受PD-1抗体的晚期黑素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与瘙痒相比,白癜风和皮疹与临床结局较好相关。这表明白癜风、瘙痒和皮疹发生的潜在机制不同,这是比较不同皮肤毒性反应的临床结局的首个研究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治疗3个月后出现的皮肤毒性反应与最佳疗效相关。该研究强调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产生毒副反应的风险最高,但同时也是受益于治疗的患者。
参考文献:
Adverse Skin Effects Tied to Anti-PD1 Response in Melanoma - Medscape - Apr 24, 201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