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永,张传领,金百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医院泌尿外科,浙江萧山医院检验科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收集 126 株淋球菌分离自2015 - 2016 年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男性 标本采自尿道分泌物,女性标本采自宫颈分泌物,剔 除同一患者中分离的重复菌株。所有菌株经过革兰 染色镜检、
1. 2 仪器和试剂 GeneAmp PCR System 9600 为 美国 ABI 公司产品( Applied Biosystems) ,EPS-100 电泳仪为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UV-3B 紫外 成像仪为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Premix Taq Version 2. 0 及 DNA Marker 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 连) 有限公司。引物合成及 PCR 扩增产物测序均由 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
1. 3 PPNG 检测
1. 4 药物敏感试验 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对青 霉素、
1. 5 DNA 提取 取 GC 培养基上纯培养的单个菌 落数个,混悬于 100μL 的无菌去离子水中,离心取 沉淀加入50μL 裂解液,100℃煮沸15min,冷却后以 14 000r/min 离心5min,取上清即为 PCR 扩增模板, -70℃保存备用。
1. 6 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 NG-MAST) 参照文 献报道[5]的方法,PCR 扩增 POR 和 TBPB 基因并测 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上传至 NG-MAST 数据库( http: / /www. ng-mast. net) ,比对获取菌株的 ST。
2 结果
2. 1 菌株分布 共收集126 株淋球菌,其中男性感 染者82 例,女性感染者 44 例,男女比例为 1. 86∶ 1; 年龄范围3 ~70 岁,平均( 33. 1 ±12. 8) 岁。
2. 2 PPNG 检测 126 株淋球菌中,检出 PPNG 菌 株72 株,总阳性率为 57. 14% ( 72/126) ,2015 年和 2016 年 PPNG 阳性率分别为64. 72%和48. 34%。
2. 3 药物敏感试验 126 株淋球菌对
2. 4 菌株 NG-MAST 分型 126 株淋球菌分为 82种不同的 STs 型别,其中 45 个为新发现的 STs。型 别较多的有 ST1866( 8 株) 、ST1927( 7 株) 、ST3102 ( 7 株) ,其余ST 型均小于5 株。22 株AZ-HLR 菌株 共有7 种不同的 STs,而所有的 ST3102 和 ST5309( 3 株) 均为 AZ-HLR 菌株,多数 ST1866( 6/8) 为 AZHLR 菌株。具体见表2( ≥3 株) 。
3 讨论
临床主要以抗菌疗法治疗淋病,最早以青霉素 治疗为主,但淋球菌易于获得外源耐药基因而产生 耐药性,自1976 年首次发现由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 酶的淋球菌( PPNG) 以来[6],PPNG 菌株很快在全球 流行。本资料中 126 株淋球菌发现 PPNG 菌株 57. 14%,高于国内多个城市的报道[7]。随着国内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淋球菌的耐药性逐步增高,常 用于治疗淋病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喹诺酮 类已不适于治疗该类疾病。目前,我国和其他大多 数国家均将头孢菌素类( 头孢曲松、头孢克肟) 作为 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1]。本资料也显示,淋球菌对 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73. 02%、65. 08%、100. 00%,而未发现耐头孢曲松 和头孢克肟的菌株,说明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仍可 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仍要控制抗生素的使 用以防出现敏感性下降和治疗失败的情况。
随着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下降甚至多个 国家出现治疗失败病例报道以来[8],淋球菌的抗菌 治疗越来越被重视,多重耐药淋球菌也将成为未来 治疗淋病的重大威胁。目前,欧洲和美国已将头孢 菌素和阿奇霉素联合用药作为标准指南治疗淋病; 然而,许多国家出现了阿奇霉素耐药的菌株,甚至对 阿奇霉素高水平耐药( AZ-HLR)[9-11]。笔者前期也 报道了两株高水平耐药的淋球菌[12],英国更是出现 了8 例 AZ-HLR 淋球菌暴发的现象[13]。
目前,阿奇 霉素是临床治疗淋病的常用抗菌药物,但相对于头 孢菌素和大观霉素等,其对淋球菌的抗菌活性已处 于弱势,因此临床不建议单独使用。本研究资料显 示,126 株淋球菌中,多重耐药菌的比例为 59. 52%, 所有阿奇霉素耐药的菌株均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 沙星耐药,同时 21. 43% 的阿奇霉素耐药比例远高 于 WHO 推荐的用药标准( 耐药率 < 5%) ,且 81. 48%( 22/27) 的菌株为 AZ-HLR,因此建议临床 治疗淋病时要慎用阿奇霉素,以防出现更大比例的 耐药现象。至于 AZ-HLR 菌株的耐药机制也有相关 报道,但本组的资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 NG-MAST 方法进行淋 球菌的传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关于ST 型别与耐 药相关性的研究也有报道[14]。本资料中 126 株淋 球菌分为82 种不同的 STs 型别,其中 45 个为新发 现的 STs,表明本研究中淋球菌的遗传背景存在高 度的多样性,可能与本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强有关。 型别最多的有 ST1866 ( 8 株) 、ST1927 ( 7 株) 、 ST3102( 7 株) ,其余 ST 型均小于5 株。结合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除阿奇霉素外,未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相 关性,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22 株 AZ-HLR 菌 株共有7 种不同的 STs,而所有的 ST3102( 7 株) 和 ST5309( 3 株) 均为 AZ-HLR 菌株,多数 ST1866 ( 6/8) 为 AZ-HLR 菌株。国外报道[4]的与阿奇霉素 耐药淋球菌相关的 ST 型,如 ST1704、ST3158、ST2142 等在本资料中均未发现,而国内报道[15]的 ST1866 和 ST3356 中,笔者发现 6 株( 75. 00%) ST1866,且均为 HLR,ST3356 未发现。值得一提的 是,所有的 ST3102 和 ST5309 菌株均为 AZ-HLR,说 明本研究中 ST3102、ST5309 和 ST1866 型淋球菌都 可能和阿奇霉素的高水平耐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淋球菌的耐药性不 容忽视,尤其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及阿奇霉素高水 平耐药菌株的出现,预示着临床对于耐药淋球菌的 治疗将面临挑战。目前国内外均重视淋球菌耐药方 面的研究,本研究数据有限,但对本地区淋病的治疗 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持续监测淋球菌对抗菌药物 的敏感性及分子流行特征,加强卫生安全的宣传及 教育对淋病的治疗及传播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略。
来源:周海永,张传领,金百冶. 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12):1400-140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