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记住两个“ABCD”
2018-08-28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ABCD

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策略已由短期血流动力学干预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的治疗策略,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及心肌重构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CHF的有效管理应关注危险诱因和基础病因。有多种类型的药物有助于减轻CHF症状并可能延长寿命。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A——ACEI,ARB,MRA,戒酒


ACEI,例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喹那普利贝那普利和群多普利。在所有LVEF<40%的患者中,应用这些药物[和(或)下述其他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并增加生存率。


ARBs,例如氯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依普沙坦,尤其当患者不能耐受ACEIs的副作用(如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


醛固酮拮抗剂(MRA),例如螺内酯安体舒通)用于晚期CHF患者,依普利酮(Inspra)用于心梗后CHF患者。这些药物可降低死亡率,但可引发高钾血症(特别是与ACEIs/ARBs联用时)。


戒酒,由于酒精具有心肌抑制效应。


B——β受体阻滞剂,B型钠尿肽或脑钠肽


β受体阻滞剂,例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应用。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并增加生存率(以低剂量起始,在数周时间内逐渐增量)。


B型钠尿肽或脑钠肽,例如IV奈西立肽,用于急性失代偿性CHF。


C——联合治疗,香豆素(华法林),强心药


联合治疗,例如肼苯哒嗪为一种单纯动脉扩张药,而硝酸酯为静脉扩张药,也应考虑用于ACEIs或ARBs不能耐受时(特别是存在肾功能不全或高钾血症等限制因素时),或是用于非裔美国人。


香豆素(华法林),尤其适用于严重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心脏机械瓣膜,或存在体循环栓塞或肺栓塞既往史的患者。


强心药,例如IV拟交感胺,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米力农用于严重和(或)终末期CHF。


D——利尿剂,地高辛,饮食


利尿剂,有助于减轻症状和降低住院率。目标是达到“干体重”,应避免过度利尿。血容量的过度减少可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影响肾功能,并出现极度虚弱和嗜睡。在血流动力学上“充盈受限”的患者中(如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使用利尿剂应格外谨慎。


同时要记得,避免将利尿剂(和硝酸酯)应用于右室梗死的患者(因为它们会降低前负荷,而僵硬的右室需要较高的心室内压才能发挥功能)。


地高辛,适用于快速心房颤动存在的情况。要着重避免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促发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者。当患者服用维拉帕米奎尼丁胺碘酮时,应减小地高辛的剂量。因为这些药物会引起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升高。


饮食(限制盐和水的摄入),以减少液体在肺脏、肝脏、腹部和腿部的蓄积(水肿)。


舒张功能不全


A——避免应用地高辛,ACEI,ARB


避免应用地高辛(Lanoxin),除非同时存在LV收缩功能不全和(或)快速性心房颤动(地高辛用于增加收缩力,故不需要用于舒张功能不全)。尤其避免将地高辛用于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此时LV收缩力的增加会使流出道压力阶差进一步增大。


ACEI在心室重构方面起效,例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和喹那普利。如果ACEI不能耐受,可以应用ARB。


B——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尤其是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能够增加舒张期心肌松弛(除了降低收缩力)(尤其适用于肥厚型心肌病)并降低心率,其结果是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这是CHF和LV肥大患者的关键治疗目标)。


C——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例如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依拉地平、尼索地平),以及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


D——利尿剂,饮食


利尿剂,例如呋噻米、布美他尼和托拉噻米用于液体负荷过重的症状,以减轻瘀血状态。应仔细监测利尿效应,因为过度应用可能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低血压和肾前性氮质血症。


饮食(低盐)。


在治疗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时,要记住一点,即纠正潜在可治疗的病因和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尤其重要,例如:

•针对主动脉瓣狭窄的瓣膜置换术。

•预防心动过速(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射频消融和起搏)并维持心房有效收缩(通过电复律或药物复律)。

•控制高血压(应用降压药)。

•治疗可能损伤左室松弛功能的心肌缺血(应用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PCI

或CABG)。


本文内容节选自《临床心脏病学图解速成讲授(第4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4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