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近日,《
学习治疗细节>>>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一、一般支持治疗
➤对于急性PTE,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建议尽早下床活动【2C】。
二、抗凝治疗
1.急性期抗凝治疗
➤临床高度可疑急性PTE,在等待诊断结果过程中,建议开始应用胃肠外抗凝治疗(普通
表1 常用LWMH和磺达肝葵钠的使用
➤一旦确诊急性PTE,如果没有抗凝禁忌,推荐尽早启动抗凝治疗【1C】。
➤急性PTE,初始抗凝推荐选用LMWH、UFH、磺达肝癸钠、负荷量的
表2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特点及其在PTE中的用法
➤急性PTE,若选择
➤急性PTE,若选用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在使用初期需给予负荷剂量;若选择达比加群或者依度沙班,应先给予胃肠外抗凝药物至少5d【1B】。
2.抗凝疗程
➤有明确可逆性危险因素的急性PTE,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如危险因素去除,建议停用抗凝治疗【2B】。
➤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的PTE,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建议继续抗凝治疗【2C】。
➤特发性PTE治疗3个月后,如果仍未发现确切危险因素,同时出血风险较低,推荐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生抗凝【1C】。
➤特发性PTE治疗3个月后,如出血风险高,建议根据临床情况,动态评估血栓复发与出血风险,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抗凝治疗【2B】。
三、偶然发现或亚段PTE的处理
➤无症状偶然发现的PTE,若存在VTE进展危险因素或复发风险,建议给予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推荐应用与急性PTE相同的方案【2C】。
➤亚段PTE,若存在相关临床症状,建议给予至少3个月的抗凝治疗,推荐应用与急性PTE相同的方案【2C】。
➤亚段PTE(无症状且无下肢近端
四、复发性PTE或DVT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期间,出现VTE复发,建议首先积极寻找复发原因【2C】。
➤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VTE复发,建议暂时转换为LMWH治疗【2C】。
➤接受长期LMWH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VTE复发,建议增加LMWH的剂量【2C】。
五、急性期PTE的溶栓治疗
➤急性高危PTE,如无溶栓禁忌,推荐溶栓治疗【1B】。急性非高危PTE患者,不推荐常规溶栓治疗【1C】。
表3 溶栓禁忌证
➤急性中高危PTE,建议先给予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恶化,且无溶栓禁忌,建议给予溶栓治疗【2B】。
➤急性PTE应用溶栓药物,建议rt-PA 50mg、
表4 溶栓药物使用方法
➤急性高危PTE,溶栓治疗前如需初始抗凝治疗,推荐首选UFH【2C】。
六、急性PTE的介入治疗
➤急性高危PTE或伴临床恶化的中危PTE,若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并存在高出血风险或溶栓禁忌,或经溶栓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在具备介入专业技术和条件的情况下,可行经皮导管介入治疗【2C】。
➤低危PTE不建议导管介入治疗【2C】。
➤已接受抗凝治疗的急性DVT或PTE,不推荐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B】。
七、急性PTE的手术治疗
➤急性高危PTE,若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如存在溶栓禁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失败、其他内科治疗无效,在具备外科专业技术和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2C】。
八、特殊情况下PTE的诊断与处理
1.
➤妊娠期疑诊急性PTE:
(1)建议进行
(2)建议行下肢CUS检查,一旦确诊DVT,即可按照VTE进行处理【2C】;
(3)如下肢CUS检查阴性,临床仍高度怀疑PTE,建议行肺V/Q显像【2C】。
➤妊娠合并急性PTE治疗:
(1)妊娠期间抗凝药物首选LMWH【1B】,产后建议切换为华法林【2B】;
(2)溶栓治疗仅限于危及生命的高危PTE【2C】。
2.恶性肿瘤合并PTE
➤恶性肿瘤患者疑诊急性PTE,D-二聚体检测阴性具有除外诊断价值【2B】。
➤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PTE,建议给予LMWH抗凝治疗至少3~6个月【2B】。
➤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PTE,在抗凝治疗3个月后,若出血风险不高,推荐延长抗凝时间,甚至终生抗凝【1C】。
3.PTE合并活动性出血
➤急性PTE合并活动性出血,建议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并采取不同处理策略【2C】。
➤活动性出血评估为小出血,建议在抗栓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局部处理【2C】。
➤如活动性出血为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建议暂停抗凝治疗,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同时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2C】。
4.围手术期PTE
➤围手术期并发急性高危PTE:
(1)若发生在手术1周内,不建议溶栓治疗,必要时考虑介入治疗【2C】;
(2)若发生在手术1周后,若出血风险较低,建议考虑溶栓治疗【2C】。
➤对于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PTE患者,如需外科手术:
(1)如使用华法林,且存在VTE复发高风险,无大出血风险,建议在术前5d停用华法林并进行桥接抗凝【2C】。
(2)如接受胃肠外抗凝(UFH或LMWH)或桥接抗凝治疗:如使用UFH,建议在手术前4~6h停用【2C】。如使用LMWH,建议在手术前大约24h停用,术后24h重新启用【2C】。如进行高出血风险手术,建议在术后48~72h重新启用【2C】。
(3)如使用DOACs抗凝:需要在术前暂时中断DOACs治疗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桥接治疗【2C】建议根据肾功能、药物半衰期、出血风险停用及重新启用DOACs【2B】。
5.PTE合并右心血栓
➤建议首选
➤右心血栓,建议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血栓变化和疾病风险【2C】。
➤体积较大的右心新鲜血栓,建议UFH抗凝治疗,如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密监测下,建议行溶栓治疗【2C】。
➤在有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外科取栓治疗适用于:体积较大的A型血栓;体积较大的C型血栓,并具有潜在堵塞右心房或右心室流出道的风险;骑跨于卵圆孔的右心血栓等【2C】。
6.血小板减少合并PTE
➤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PTE患者,建议积极筛查血小板减少的病因【2C】。
➤若有肝素接触史,4Ts评分是评估HIT临床可能性的有效工具【1C】:
(1)4Ts评分为低度临床可能性,需寻找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2C】。
(2)4Ts评分为中度及高度临床可能性,推荐检测HIT抗体。HIT混合抗体或IgG特异性抗体阴性,可除外HIT【1B】。
(3)4Ts评分为中度及高度临床可能性,IgG特异性抗体阳性可确诊HIT【1C】
➤若诊断HIT:
(1)建议停用UFH或LMWH【1A】,更换为
(2)HIT早期不推荐应用华法林行初始治疗。当血小板恢复
至150×109个/L以上时,可启用小剂量华法林。胃肠外非肝素抗凝药与华法林重叠至少5d,直至达到目标INR【1C】。
➤HIT不伴血栓形成,建议抗凝治疗至少4周;HIT伴血栓形成,建议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2B】。
九、慢性血栓栓塞性
1.疑诊CTEPH患者:
(1)推荐首选肺V/Q显像作为筛查方法,阴性可基本除外CTEPH【1B】。
(2)V/Q显像阳性,建议进一步行CTPA【1C】、右心导管和肺动脉造影【1B】。
2.确诊CTEPH患者:
(1)若无抗凝禁忌,推荐终生抗凝治疗【1B】。
(2)推荐进行手术评估,如能手术,首选PEA【1C】。
(3)无法行PEA或术后存在残余肺动脉高压,建议应用靶向药物治疗【2B】。
(4)无法行PEA或术后存在残余肺动脉高压,如具备专业技术条件,建议介入治疗【2C】。
十、VTE的预防
1.外科手术患者的VTE预防
➤外科手术患者,建议应用Caprini评分,进行VTE风险分级【1B】。
➤外科手术患者,推荐术后早期活动【2C】。
➤外科手术患者,如不存在高出血风险:VTE风险为低度(Caprini评分1~2分),建议应用机械预防【2C】;VTE风险为中度(Caprini评分3~4分),建议应用药物预防或机械预防【2B】;VTE风险为高度(Caprini评分≥5分),推荐应用药物预防【1B】,或建议药物预防联合机械预防【2C】。
➤具有VTE风险患者,如果同时存在较高大出血风险或出血并发症:推荐应用机械预防,如出血风险降低,改用药物预防或与机械预防联用【1B】。
➤多数VTE高风险患者,建议药物或机械预防至术后7~14d【2C】。对于合并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和骨科大手术患者,建议延长预防时间【2B】。
➤外科手术患者,不建议应用下腔静脉滤器作为VTE的一级预防【2C】。
➤出血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外科手术(如颅脑、脊柱手术等),建议应用机械预防【2C】。当VTE风险为高度(如因恶性肿瘤行开颅术),如出血风险降低,建议改为药物预防联合机械预防【2C】。
2.内科住院患者的VTE预防
➤内科住院患者,建议应用Padua评分,进行VTE风险分级【1B】。
➤内科住院患者,推荐早期活动【2C】。
➤VTE高风险的内科住院患者:
(1)不存在高出血风险,推荐应用药物预防【1A】;
(2)存在高出血风险,推荐应用机械预防【1A】。
➤活动期恶性肿瘤患者,如无其他VTE风险:
(1)单纯接受化疗,不推荐常规预防【1C】;
(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不推荐常规预防【1B】。
➤多数VTE高风险的内科住院患者,建议药物或机械预防7~14d【2C】。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 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0): 1060-108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