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案,3种情况要分清
2017-11-22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胆管炎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病因不明,考虑是由营养代谢因素、胃肠道疾病、感染和基因等多种因素导致。根据构成成分不同,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胆色素结石、棕色胆色素结石。


胆总管结石与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常常来源于胆囊结石,由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所致,大约15%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约9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的原发性结石通常由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棕色胆色素结石。进入胆总管的结石,可以排入十二指肠内,不引起临床症状,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或是继续在胆总管内,但不引起临床症状。胆总管结石临床症状的发生高于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的症状主要是肝外胆道梗阻或胆管炎,胆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能引起胆道部分梗阻,出现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后容易引起感染,出现胆管炎,继而引发肝脓肿。相比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引起的并发症更重、更常见。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肝内外胆管扩张,如果胆总管结石持续存在,可能引起胆管狭窄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胆管癌


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案确定


胆总管结石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发现胆总管结石要及时治疗。根据结石出现的部位、产生的并发症、是否有胆囊切除术病史决定治疗方案。


1.胆总管结石不合并胆管炎


通常行择期内镜下胆管造影、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术中应用抗生素,也可用球囊扩张乳头肌代替乳头肌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时,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状况。随访1~9年发现,对于高龄患者,仅有5%~10%的患者在行乳头肌切开取石术之后需要行胆囊切除术。另一项研究发现,乳头肌切开取石术随访17个月之后有15%的患者需要行胆囊切除术;但是胆囊切除术后仅有4%的患者需要行乳头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因此对于不适合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可行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但是对于年轻患者来说,首选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时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如果结石特别小,被排入肠道,则病情会好转;如果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则可能会引起急性重症胰腺炎。对于后者,建议早期行ERCP和乳头肌切开取石术,以减少并发症和和胆管炎发生的概率。


对于直径大于15mm的胆总管结石,乳头肌切开后很难用标准网篮取出。可以考虑行以下几种方法:①机械碎石:可将大结石碎裂,但是受限于网篮设计和石头形状大小;②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率达到70%-90%,30天内死亡率不超过1%。


2. 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当出现发热、腹痛、黄疸、意识障碍和低血压时,高度疑似此病。本病需立即处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胆道减压以减轻毒血症,首选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其次是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手术死亡率高,不建议作为首选。


治疗上注意:①应用强效广谱抗生素:选择能够覆盖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可联合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氨基苷类抗生素,疗程不少于1周,但要注意氨基苷类抗生素有肾毒性,不能长期应用;②ERCP+乳头肌切开取石术:如果病情允许,行ERCP和乳头肌切开取石术;③鼻胆管引流:如果不能行乳头肌切开取石术,立即行鼻胆管引流;④补液。


3.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


治疗原则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但是可择期进行内镜下治疗。如果不能行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可选择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术。抗生素常常选择头孢菌素,也可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参考文献:

[1]李鸿. 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14(4):43-45.

[2]颜禄斌, 崔鸿斌, 何秋明,等. 胆总管结石的诊疗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8):1074-1077.

[3]庄哲宏, 余小舫. 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广东医学, 2011, 32(2):265-267.

[4]潘永胜. 胆总管结石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6例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4):70-7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8
收藏 分享